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香菇住“標間” 産業大發展

2020-06-29 18:01:38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石麗敏

【B】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香菇住“標間” 産業大發展

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土橋村的現代化香菇大棚 供圖 魯山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我們的香菇大棚都是按標準建造的,每座大棚佔地240平方米,就像賓館‘標間’似的,裏面放置6500個香菇菌袋。”6月28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土橋村,望著成排成棟的現代化香菇大棚,該鎮黨政辦主任田汶鵬自豪地説。

  盛夏季節,香菇大棚上面已放置了遮陽網,大棚的薄膜也換成了綠白膜。據悉,這些綠白膜是新研發的食用菌專用漫散射薄膜,由綠白兩面組成,透光率在10%左右。漫散射光線可以促進菌絲發育以及色素的轉化和沉積,同時兼有遮陽和降溫作用,目前已在現代化標準香菇大棚上廣泛推廣使用。 

  “夏天只要不超過28度,香菇就能正常出菇。在冬季時,我們就會撤掉遮陽網,換上一般的白色薄膜,增加光照。其實,香菇很耐寒,能抵抗零下10度低溫,我們這邊大棚裏面最低時也不會低於10度,因此,香菇在冬天也能生長,一年可以種兩茬。”在土橋村指導技術的鄉土人才張傑介紹説。目前正值酷暑季節,香菇大棚裏面的自動噴淋設備、風機設施就像水冷式空調,有效降低了大棚內的溫度。

【B】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香菇住“標間” 産業大發展

香菇大棚上面放置了黑色的遮陽網 供圖 魯山縣委宣傳部

  “以前一畝荒灘地上種花生或紅薯,農民滿打滿算一年收入只有600多元。現在土地平整後建香菇大棚,一畝地上面最少能建2座香菇大棚,一袋香菇凈利潤6元左右,一畝地裏能收入7萬多元,真是觀念一變,土地生金啊。”土橋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君説。

  另據李國君介紹,除了給香菇公司打工掙錢外,村裏有些貧困戶自己籌措資金承包大棚或自建大棚,規模種植上萬袋香菇,一家人起早貪黑苦心經營,多勞多得,一年就能脫貧致富。該村不少農戶規模種植香菇在3萬袋左右,有的甚至達到10萬袋,年收入都在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大棚香菇架起了貧困戶脫貧、群眾發家致富的“橋梁”。

  目前,瓦屋鎮已發展食用菌種植基地11個,建成食用菌大棚1200余座。該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實現全鎮扶貧資産村村全覆蓋,帶動貧困家庭550戶增産增收。該鎮年産香菇8300多噸,産值8000多萬元,現代化、規模化香菇種植已成為該鎮脫貧攻堅的主導産業。(文 師紅軍 喬新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