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7月27日電(王克偉) “唧唧復唧唧”,古老的織機作業聲回蕩在河南省魯山縣仙女織工貿有限公司紡織車間,傳統的養蠶織絲技術在這裡重新煥發生機,編織出一條新的“脫貧致富路”。
據介紹,魯山縣仙女織工貿有限公司以生産絲綢、絲綢圍巾、服裝、蠶絲被等為主,依託當地優質高産的柞蠶養殖資源和技術,根據柞蠶絲織成的綢子色澤柔和、絲縷勻稱、顏色艷麗的特點,在紡織技術上不斷尋求突破,通過遍訪民間老藝人,收購民間傳統織機,經無數次實驗和改進,終於在2016年達到量産規模。
該公司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優先解決貧困戶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公司現有的102位職工當中貧困戶佔到大半。
“俺這幾年不僅學到了養蠶織絲的技術,每個月還能掙兩三千塊補貼家用。再過個把月俺家養殖的秋蠶寶寶就要豐收了,又會有兩萬多元的收入。明年我們準備擴大養殖,再多養一個坡的柞蠶,現在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兒啦。”正在車間熟練操作織機的王阿姨説。
為帶動當地農民加大柞蠶養殖,該公司把零散的和有養蠶意向的蠶農集中起來,通過合作社+農戶+互聯網戰略模式,成立了魯山縣原點蠶業養殖專業農民合作社。
合作社模式通過以點帶面,延伸、輻射瓦屋鎮、背孜鄉、土門辦事處、倉頭鄉、觀音寺鄉、趙村鄉、下湯鎮等十多個鄉鎮,成功將柞蠶養殖面積擴大至4萬畝,形成規模化、一體化柞蠶養殖體系,有效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
隨著該公司持續擴大生産規模,魯山縣通過政策引導,在鼓勵擴大蠶業養殖的基礎上,通過手工織機入駐扶貧車間、分散入戶到村的方式,使廣大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掌握一門技藝,有效解決了50、60、70後群體的再就業問題。截至目前,公司已入駐扶貧車間4個,共安排織機120台(套),安置600多人走上就業崗位,養蠶織絲産業帶領貧困人員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7月26日,河南省平頂山魯山縣仙女織工貿有限公司展廳展出的各種織絲成品。
公司職工在生産間嫺熟的抽取柞蠶身上的蠶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