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打卡小浪底 見證大河之南水清安瀾

2020-09-28 08:41:53  來源:新華網  責編:石麗敏

  新華網鄭州9月27日電(記者桂娟 馮碧簫)“過去我知道黃河會潰堤、會淹水,但小浪底建好後,既解決了下游淹水的問題,同時能夠有效、分段式地處理黃河河道內的淤泥。”來自台灣東森新聞雲的記者任以芳在走訪小浪底後,為大陸的水利工程建設點讚。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舉辦“龍的傳人·相約黃河”兩岸媒體大美黃河行聯合採訪活動。來自人民日報、台灣東森電視臺、中天電視臺、中評社等十余家兩岸媒體記者共同參與,一同探尋黃河之美。

  任以芳告訴記者:“上游水土保持也做得很好,有效延長了大壩的使用壽命,這一系列的工程建設真是花費了很多的功夫和苦心。”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流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黃河,九曲十八彎,在經過黃土高原時裹挾著大量泥沙奔涌而下,所以黃河含“沙”、水色泛黃。

  “黃河水看起來並不是想像中的黃色?”小浪底水庫的講解員現場為媒體一行答疑,“黃河水經過小浪底時會被大壩攔截,水中的黃沙則會慢慢沉澱下去,所以這裡的黃河水比較清。”

  “以前只知道黃河的波瀾壯闊,今天真正來到河南才發現,書上寫得遠沒有親眼見識來得真實。”台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的特派記者、目前正在廈門大學求學的李奕晴説,“我在採訪過程中還了解到很多典故與傳説,可以説黃河與中華文化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當年愚公移山處,大壩巍巍挽狂瀾;曾經武王會盟處,滔滔大河濟荒生。”這裡的大壩就是指建築于黃河之上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匯集防洪、防淩、減淤、灌溉等功能,為黃河下游歲歲安瀾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奕晴向記者介紹:“台灣也有一些比較有名的水庫,像是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漢溪中游的石門水庫,但它的作用就沒有這麼多,現在主要是作為觀光景點,一般市民如果想要散步或者騎腳踏車就會去那裏。”

  據河南省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以黃河文化保護傳承、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為主題進行實地採訪,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台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