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2020-10-23 12:12:49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高蹺、旱船、戲曲、雜耍......近日,位於隋唐大運河永濟渠沿岸的鶴壁市浚縣古城熱鬧非凡,各類民俗表演吸引著來來往往的人。古城西大街兩側的許多店舖仍保留著舊時風貌,門楣上懸挂的匾額在古色古香中滲透出歷史文化的風韻,一處處遺存中蘊藏的歷史痕跡,都述説著大運河浚縣段昔日的繁盛與輝煌。

【 有修改 加急】【A】【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民俗表演 攝影 仝瑞勤

  兩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浚縣與大運河結緣的歷史已有千年之久。浚縣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面積2.5平方公里,城內街區結構佈局保存完好,以鐘鼓樓(文治閣)為中心,有東西南北4條主街、8條小街、36條小巷。城內蘊藏著豐富的運河文化歷史和大量文化遺産,古城墻、縣衙、子貢祠、世襲翰林府、北街土圓糧倉等文物古跡見證了古城昔日風采和繁榮歷史。

  浚縣古城緊濱衛河,城周開挖護城河,引衛河水入護城河繞城一週回歸衛河。衛河,漢稱白溝,隋稱永濟渠,宋曰禦河,明稱衛漕。清朝時,因該河發源於春秋衛地、終止于天津衛,取其首末兩端的“衛”字名曰“衛河”,一直沿用至今。

【 有修改 加急】【A】【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大運河浚縣段標識 攝影 仝瑞勤

  衛河浚縣段呈西南—東北走向從縣境穿越而過,現有約71公里運河河道,隋唐時期是大運河永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宋、元、明、清歷代不斷的整修維護而持續發揮著漕運、通航、灌溉、調蓄洪水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航約1800年,且至今仍發揮著多方面的水利作用,是一條“活著的遺産運河”。衛河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態,保留了運河歷史時期的原有風貌,基本沒有經過大規模的裁彎取直和航道升級改造,是中國古代運河的典型代表。2014年6月22日,衛河(永濟渠)浚縣段作為中國大運河31個遺産區之一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 有修改 加急】【A】【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雲溪橋 攝影 仝瑞勤

  大運河浚縣段(衛河)歷史遺存豐富、多樣,具有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不僅包括原生態的河道本體、枋城堰遺址、雲溪橋、黎陽倉遺址、浚縣北街土圓糧倉等遺存,還包括依託運河發展起來的浚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文化景觀等相關遺産。目前,大運河浚縣段兩岸現有名勝古跡300多處、非物質文化遺産118項,是名副其實的“古代文化長廊”。其中,浚縣縣城城東的東關村依山而建的黎陽倉,是隋代永濟渠沿線規模最大的官倉,沿用至宋,面積近8萬平方米,包含84座倉窖。

  在浚縣,與運河有關的老地名有100多個,村鎮街名有30多個。因坐落河旁便以帶三點水的字命名的有淇門、耿灣、申灣等村,以渡口命名的有趙擺、郭渡、王渡、吳擺渡等村,以碼頭命名的有交卸、新碼頭、碼頭等村,以運河水利工程命名的有枋城、埽頭等村。

【 有修改 加急】【A】【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碼頭村內文化展示墻 攝影 仝瑞勤

  碼頭村位於縣城西北約10公里大運河浚縣段“十八里溜”南端。歷史上,屯子碼頭是水陸驛站、交通樞紐,水運上至新鄉,下至天津、北京。便利的交通促進了這裡的繁華,村內一半人經商,另一半人從事航運。隨著衛河航運的逐漸衰敗,“打纖”“老船拐”等土味十足的水運職業成了村內老者難忘的記憶。如今的碼頭村內,古碼頭、古渡口等衛河航運文化遺留下來的遺址、遺跡遍佈,放河燈、拜河神等受衛河影響形成的風俗仍在延續,靠航運富甲一方的先人們留下的大片古建築群保存得依然完好。

【 有修改 加急】【A】【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浚縣正月古廟會演出 供圖 浚縣縣委宣傳部

  運河航運的興盛,不僅促使南北經濟文化的交融滲透,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大運河浚縣段還孕育了豐厚獨特的運河文化。浚縣正月古廟會萌芽于春秋,在東漢以後,得益於大運河漕運的便利,規模不斷擴大,至明代步入高峰。如今,浚縣正月古廟會每年吸引著海內外數百萬遊人前來,已成為傳統春節文化、古廟會文化的“活態”化石和不可複製的民俗文化經典。近年來,浚縣正月古廟會、泥咕咕、民間社火、浚縣西路大平調先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 有修改 加急】【A】【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浚縣泥咕咕 攝影 仝瑞勤

  有著“中國民間泥塑第一村”之稱的浚縣楊玘屯村,曾是大運河流經的地方。由於常年河水的沖刷,形成了非常適合製作泥塑的黃土膠泥,這裡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製作泥塑的手藝。泥咕咕是浚縣民間對泥塑小玩具的俗稱,因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聲音,被形象地稱為“咕咕”。2006年,泥咕咕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産保護名錄。

【 有修改 加急】【A】【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泥咕咕上色過程 攝影 仝瑞勤

  據楊玘屯村黨支部書記宋楷全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這項文化産業發展中,隨著時代的發展,結合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泥塑作品在題材、造型、用色等方面也越來越豐富。如今,泥咕咕已成為提高沿河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的新引擎。浚縣通過打造中國特色泥塑文化村,讓“泥咕咕”成為浚縣文化旅遊的新名片、大運河文化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 有修改 加急】【A】【行走大運河】鶴壁市浚縣:串起千年運河遺珠 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

浚縣航拍圖 供圖 浚縣縣委宣傳部

  日前,根據河南省發改委牽頭編制的《大運河河南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浚縣被納入河南省大運河兩軸佈局中“沿永濟渠古城發展軸”,鶴壁市被確定為河南省大運河文化帶七片區之一。

  借大運河高品質發展之勢,浚縣遵循“留古、用古、承古、揚古”理念,全面加快古城保護,堅持修復、修繕採用老磚、老瓦、老石頭、老工藝,逐步原汁原味重現運河古城風貌,打造古色古香、極具歷史韻味的風景線,保護建設好“山、水、城”三位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以大運河浚縣段千年文化底蘊為基礎,持續推進浚縣古城、人文歷史痕跡、民俗文化等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串起一顆顆運河文化遺珠,並通過創新發展,高品質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文 仝瑞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