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吉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    市州新聞    

脫貧路上“柳成蔭”
2020-07-27 10:11:00來源:吉林日報責編:路晶森

  原題:脫貧路上“柳成蔭”

  從和龍市出發,南行約35公里,會看到鬱鬱蔥蔥的兩山之間,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小村莊,一棟棟白墻藍瓦的房屋整齊排列在道路兩側,一棵棵小樹迎風搖曳,村邊墻面上繪著民族特色濃郁的圖畫……這就是和龍市南坪鎮柳洞村。昔日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如今蛻變成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柳洞村的變化,要從2016年講起。

  火車跑得快 全靠車頭帶

  柳洞村是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邊境村,朝鮮族村民佔95%以上,平均年齡超過60歲。村內黨員少,黨員老齡化嚴重,沒有35歲以下黨員,曾被確定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2016年1月,延邊州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綜合處處長姜慶松主動請纓,到柳洞村擔任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支部是核心,班子是基礎,黨員是關鍵。”姜慶松決定從黨員隊伍建設入手,改變柳洞村貧窮落後現狀。

  首先完善“三會一課”制度、村幹部輪流值班制度、黨員分片包保制度等,規定黨員每天8點30分到村部一起學政策、議民事、解民憂。姜慶松堅持帶領村班子成員深入農戶、田間地頭,宣傳脫貧理念,傳達黨的政策。柳洞村黨支部書記金浩説,剛開始入戶走訪時,村民有些抵觸情緒,但姜慶松堅持一戶戶地走、一家家地嘮,逐漸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黨支部就是火車頭,我們都要在‘車頭’的帶領下加滿油、鉚足勁、向前衝!”村民們表示。

  鶯遷喬木 燕入高樓

  過去,柳洞村7個自然屯分佈在15公里的公路沿線上,僅有兩個自然屯實現了道路硬化。村裏外出打工人員較多,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不足10戶,房屋簡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村民生産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住房的品質直接關係到貧困群眾“真脫貧、脫真貧”,只有解決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才能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2016年,柳洞村實施易地搬遷,整村搬了家。

  建檔立卡貧困戶柳昌范清楚地記得4年前喬遷新居時的情景:“2016年10月31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村裏舉行新村部落成暨易地搬遷新房交接儀式,知道我們搬進新家,州領導特意來為我們發鑰匙……”

  2016年,柳洞村整村易地搬遷,新建新房56棟,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搬遷39戶,安置區徵地拆遷17戶。柳昌范一家一分錢沒掏,住進60平方米的新房。房屋採用電取暖,解決了因封山育林燒柴難問題,也免去了老人生火取暖做飯的繁重勞動。入住時,對口扶貧單位還向柳昌范一家贈送了電視、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家電,免費為他安裝了櫥櫃和衣櫃等設施,真正實現了“拎包入住”。

  改善住房只是第一步。近年來,柳洞村投入90萬元建設文化廣場,配套新建了涼亭、健身器材、門球場等設施;投入32萬元完成160平方米居家養老大院建設,現已投入使用;投入197萬元完成1.27公里村內道路硬化及3034延長米邊溝建設;投入130.7萬元完成電線改造配套設施,滿足群眾生活用電需求;投入26.1萬元完成聯通設施工程,通訊設施實現戶戶通……小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

  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

  脫貧,歸根結底要掙錢。

  柳洞村結合自身實際,及時調整産業項目,採取土地入股、場房租賃等形式,引進延邊峰山食品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養殖、種植、民俗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綠色有機循環經濟;採取資金入股、土地經營權抵押等方式,與延邊犇福清真肉業有限公司實現村企聯營。扶貧企業每年按比例向村民分紅,貧困戶每年人均增加收入3600元。

  在為村民分紅的同時,還要給他們“充電”,將黨和國家的各項利好政策轉化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硬措施、好辦法。為有效解決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村幹部主動走訪年輕有能力的貧困戶,積極幫助他們謀劃産業項目,為其他貧困戶樹起標杆。貧困戶崔光秀在村裏的幫助下種植了10萬袋桑黃。談到自己的創業經歷時,他感嘆道:“我做夢都沒想過自己能發展産業。如果沒有村幹部的鼓勵、幫助,我哪能有今天!”

  為扭轉村集體經濟“空殼”局面,村幹部多次到其他地區學習先進經驗,探索符合本村的發展道路。依託“一汽小鎮”項目,柳洞村建設了十余座民宿,供遊客住宿,建立全州第一個“五同”教育培訓基地,推動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截至目前,柳洞村集體經濟積累超過百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脫貧路上,柳洞村已“綠柳成蔭”。(延邊日報記者 王吉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