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搏擊數字時代浪潮 探索數字轉型新路 在這座“城”遇見“數字無錫”
100天、20多人、40平方公里……這是關於無錫梁溪科技城的數字,簡單的幾個數字,背後卻蘊涵著無錫梁溪科技城人的思考、探索和努力。
隨著無錫市委、市政府吹響無錫數字經濟提速和數字化轉型的號角,各種數字新規劃、新場景、新應用紛至遝來。日前,一個“數實共生、綠色低碳”的智慧之城、未來之城,將成為無錫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創新實踐。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建設無錫梁溪科技城既是無錫城區格局的深度調整,又是法定機構改革的先行先試;既是城市更新的關鍵抓手,又是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
借數賦能,全面激活“城市會客廳”
數字技術正在不斷孕育文化産業的新業態,無錫梁溪科技城的誕生讓人們看到了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創新。
瞄準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打造數字科技創新mall。2022年1月27日,無錫梁溪科技城與中建國際投資、騰訊雲計算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合作三方將充分採用市場化運營模式,在數字新基建標準試點、載體開發運營、産業生態培育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全週期的合作。
“無錫梁溪科技城所在地曾是城市會客廳,沿運河佈局工業版圖,被河環繞、交通便利,有著厚實而繁榮的工業基底。”無錫市委副秘書長、梁溪科技城管理局籌備組常務副組長戴泉説,上世紀90年代開始,無錫工業“退城進園”,這一區域産業發展的優勢逐漸減弱,城市環境和産業形態都亟待煥新與重振。
“迎難而上”,圍繞“建設數字城市、發展數字經濟、創造數字生活”總體目標,梁溪科技城確立了“數字立城”的戰略方向,著力構建數字新生態,並在全市率先實施數字新基建標準試點項目,全面參與到無錫的城市數字化轉型中。
以數制勝,“項目+細節”同步推進
數字化已經成為江蘇省文化産業的重大戰略方向,主要涵蓋培育數字經濟、在線經濟等新增長點。梁溪科技城搶抓數字城市建設機遇,以數字場景營造、數字技術應用為抓手,構建數字産業生態,重塑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特色鮮明的現代産業體系,全力打造産業重塑煥新之城。
無錫市市長趙建軍表示,要推進科技新城特色發展。乙太湖灣科創帶建設為引領和帶動,大力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領航計劃”,引導蠡湖未來城、梁溪科技城、霞客灣科學城、太湖灣科創城、陶都科技新城、宛山湖生態科技城、洗硯湖生態科技城錯位發展、競相發展,形成創新資源、産業配套、高端人才與宜居環境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為功能區建設注入新的動能。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梁溪科技城以數字科技革新為鑰匙,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引擎,尋找建設“未來科技之城”的實現路徑。這究竟是怎樣的建設路徑?梁溪科技城管理局籌備組群策群力給出了這樣的思考:營建數實共生智慧之城。採用“數字孿生”技術,架構智慧城市基礎框架,通過統一標準、圖景交融、規劃協同,全面打造集約高效、智慧智慧、綠色低碳的數字城市。
如何“數字立城”?“我們的設想是‘1+3+X’。”戴泉説,“1”即數字經濟這一核心,“3”首先是“數字+科技”,其次是“數字+製造”,還有就是“數字+服務”,讓科技城成為産業孵化器和加速器。
無錫梁溪科技城區域有邊界,但數字和産業是無界的。發展數字經濟,要先創造數字場景。於是,在科技城概念性設計中,預設了這樣的藍圖:構建科技客廳活力樞紐區和科技服務企業總部區“兩區”,以及數字智造都市産業園、數字孿生科技産業園和數字消費食品科技園“三園”。
“未來,無錫梁溪科技城將會是地下一座城、地面一座城,‘雲端’一座城,現實世界裏發生的事,數字世界裏都能與之對應,一座數實共生的智慧之城。”戴泉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科技+文化”帶來的將是指數級增長,科技城已經初步確立了“科技時尚、低碳綠色、數實智慧、生態宜居、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力爭通過幾年努力,將科技城打造成為全國數字化轉型示範區。
為人而轉,産城融合中有數字生活
“城市的建設是為人服務的,我們的數字化佈局,主要就是服務於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戴泉表示,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夯實科技城數字場景建設的基座,使數字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市民,來滿足新老無錫人對未來城市的美好期望。
未來,科技城的中軸線——通江大道將建成科創走廊,一旁則是一條中央公園活力帶,是讓市民可親可感的綠色、低碳、環保城市新空間。
“通過數字場景的構建,科技城將會有智慧預判功能。”無錫梁溪科技城相關負責人説,比如,某天要開演唱會,可根據人數規模,自動測算需要多少公共交通的運力,實現安全、快速、高效的交通組織。一旦發生突發情況,如何安排應急疏散,如何調度救援力量,均可以在虛擬空間裏採取智慧推算,保證城市運轉安全有序。
據悉,無錫梁溪科技城將首先建設佈局數字新基建,打造感知、分析、學習、預判于一體的科技城“OurCity”智慧城市建設試點,讓生産、生態、生活更完整地融合,實現工作與生活無界、城市與自然融合、人文與個性彰顯、發展與安全協調,全面構建協同共享幸福之城。(新華日報 文化産業週刊記者 張艾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