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2022年二季度江蘇地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 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持續趨降
2022-07-29 16:35:0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心怡責編:蔣碩

  國際在線江蘇報道(陳小雨):2022年二季度,江蘇省在信貸增勢及結構、債務融資工具、金融助企紓困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7月28日下午,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披露,2022年二季度金融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江蘇地區信貸及政府債券融資較快增長,帶動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信貸投放結構持續優化,存款增長較快,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持續趨降,二季度江蘇金融運行呈現良好態勢。

2022年二季度江蘇地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 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持續趨降_fororder_未標題-1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陳小雨

  信貸投放持續增長,新增存款創歷史新高

  “2022年二季度以來,江蘇金融系統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信貸投放保持較快增長。”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調查統計處處長周源列出了一組數據:二季度,全省本外幣貸款新增6067億元,比2021年同期多870億元;2022年上半年,江蘇本外幣各項存款新增2.07萬億元,比2021年同期多2400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增量居全國首位。

  2022年以來,江蘇存款增長較快,二季度延續這一特徵,主要原因為何?從結構上看,住戶存款以及企業存款增加較多是推動各項存款增長加快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受疫情反復以及資本市場波動加大影響,居民對流動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對風險的偏好有所降低,推動儲蓄存款意願上升,人民銀行南京分行2022年開展的二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54.6%的居民選擇“更多地儲蓄存款”,較一季上升3.8個百分點,為有調查記錄以來最高值。另一方面,信貸投放較多帶動派生存款增加,以及上半年全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也推動企業存款較快增長。6月末,全省企業存款餘額為8.1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8063億元。

  發行3個全國首單,除央企口徑的債務融資工具規模十年保持全國第一

  5月,全國首單科創票據3億元落地,該筆債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無錫華光環保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2022年度第五期超短期融資券(科創票據),由中信銀行南京分行和寧波銀行聯合主承銷,社會示範效應顯著。

  全國首單高成長資産支持商業票據、全國首單科創票據、全國首單資産擔保債務融資工具,2022年上半年,江蘇已率先落地3個“全國首單”創新産品。近年來,在指導主承銷商金融機構繼續保持江蘇發行量全國領先的基礎上,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更加鼓勵債務融資工具創新産品的落地推廣,推出了系列舉措。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貨幣信貸處處長李軍介紹,南京分行不定期主動對接交易商協會創新部,及時跟蹤協會創新方向和新産品設計進展;按月召開主承銷商座談會,通過市場機構了解創新産品面市情況以及機構項目儲備;在全省層面,邀請交易商協會對全省主承銷金融機構和重點發行企業開展專題培訓,介紹創新産品,讓各類主體及時了解創新、推動創新落地。

  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剔除央企口徑的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規模,江蘇已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第一。

  “真金白銀”助企紓困,本外幣貸款新增額連續6個月保持全國第一

  在金融助企紓困促發展成效方面,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出臺了“貨幣金融26條”,推動實體經濟服務持續升級。6月末,全省本外幣貸款餘額19.84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增速連續2個月環比回升;比年初新增1.78萬億元,同比多增2224億元,新增額連續6個月保持全國第一。

  同時,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組織全省金融機構開展“敢貸願貸能貸會貸”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加快推動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四貸”長效機制建立,併發揮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正向激勵作用,促進普惠小微貸款投放增量擴面。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39萬億元,同比增長29.54%;惠及經營主體242.48萬戶,同比增長27.1%。

  此外,“貨幣金融26條”出臺以後,江蘇金融機構認真研究,推出各項惠企惠民政策,積極貢獻金融力量。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推出了4000億元專項信貸計劃,在抗“疫”紓困和穩經濟促發展工作中強化民生保障;面向住宿餐飲、文體旅遊、個體工商戶等特定客群推出100億元紓困專項貸款額度,面向抗“疫”物資、民生必需品生産及流通企業應急貸款推出500億元專項額度,做好金融紓困,提供金融後盾,與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一起共渡難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