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跨越太平洋的藝術對話即將拉開帷幕。由江蘇省中國畫學會與美國阿比林基督大學聯合主辦的“以藝通心——中美藝術作品交流展”將於5月15日在南京源·當代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將以藝術為紐帶,匯聚中美兩國80余件精品力作,旨在通過“美”的共鳴,架起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梁,為中美民間人文交流書寫新篇章。
展覽以“經典”與“當代”為雙主線,呈現中美藝術家的多元碰撞。展覽作品形式豐富多元,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裝置藝術及瓷器等,充分展現了當下中美藝術的創作水準。
參展陣容匯集兩國藝術界的傑出代表,中方包括高雲、范石甫、韓顯紅、陳國歡、張廣才、劉雲、趙治平、毛曉劍、翟優、樊蕾等名家;美方由羅伯特·格林、大澤人、趙建民、邦尼.萊博維茨、肯尼·瓊斯、艾倫·史密斯、劉紫祺、滕京伊等藝術家領銜,共同詮釋人類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藝術是人類共通的語言,‘以藝通心’即通過藝術交流實現情感與心靈的互通。”他的話語道出了此次展覽的文化深意——以藝術為舟,承載文明對話的使命。
作為聯合策展人,翟優主要負責活動文案撰寫、宣傳方案制定、中方藝術家作品徵集、展覽場館協調及行程安排;羅伯特·格林教授則重點負責美國藝術家的邀請與作品徵集工作。雙方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確保了展覽籌備工作的有序開展。翟優認為,中美藝術家的創作語境雖存在差異,但雙方始終秉持“求同存異”的原則,在保留文化特質的同時挖掘共通的“真善美”表達。
美方策展人羅伯特·格林在採訪中坦言,文化交流如同藝術創作,需在差異中尋找共鳴。“中國藝術強調歷史與自然的和諧,而西方更注重個體表達的突破,但無論是中國畫家筆下的山水意境,還是美國藝術家對材料的實驗性探索,最終都指向人類對愛、自由與美的共同嚮往。”
展覽期間,中美藝術家還將合作跨界作品。高雲認為,中國畫家間合作已是常態,但本次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為核心,在宣紙上中美藝術家進行合作則是不同尋常的,具有跨文化橋梁的意義,合作本身就具有行為藝術的價值。跨文化的探索不僅體現在技法層面,更反映在觀念層面,“在交流中尋找共鳴,在差異中發掘價值”這一觀點也是參展藝術家們的共識。
高雲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在本次交流活動中,學會將與美國阿比林基督大學藝術與設計係將正式簽署互訪交流合作意向書,計劃每年舉辦一次聯合展(中美輪流舉辦)、一年組織一次寫生采風、每半年舉辦線上/線下藝術交流活動,建立“相互了解、接受”的基礎,再逐步深化藝術合作。他強調藝術要“走出去”,更需要“走進去”(入心入腦)和“走下去”(長期堅持)。學會堅持10年送“福”字到歐美,得到了各方的認可,還獲得了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的感謝信,便是例證。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多年來深耕中外文化交流,足跡遍佈法國、意大利、美國等地。翟優指出,此次“請進來”的模式與以往“走出去”形成互補:既讓美國藝術家親身感受中國的文化底蘊與發展活力,也為兩國青年藝術家搭建長期交流的橋梁。正如他所言:“藝術交流不應止于一場展覽,而應成為文明互鑒的持續實踐。”
翟優在策展手記中寫下:“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以藝通心”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次文明互鑒的實踐。讓我們相約源·當代美術館,見證中美藝術如何以筆為舟、以心為橋,共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畫卷。(文 高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