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近年來,南京市雨花臺區始終重視發揮退休老幹部的獨特優勢,持續挖掘這座蘊含著閃光精神的“紅色富礦”。
中共雨花臺區委老幹部局、雨花臺區檔案館聯合開展雨花臺區老幹部口述歷史採集工作,真實記錄老同志們的經歷與榮譽,展現南京解放以來全區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偉大歷程、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激勵新一代雨花人心懷熱愛、接續前行。
口述歷史採集現場
作為雨花臺區建設、改革事業的奉獻者、親歷者、見證者,退休老幹部們用真實的講述,勾勒出雨花臺區從往昔歲月邁向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到了農業學大寨的後期,我們雨花臺區有7萬多畝蔬菜地。其中,常年的蔬菜地有5萬多畝,而且做到了田成方、樹成行,塘壩整整齊齊。雨花臺區要供應南京市64%的蔬菜,成了南京蔬菜生産的主要基地。”區政協原主席汪遵鎔面對鏡頭,詳細回憶了雨花臺區農業建設的發展歷程。
區政協原主席汪遵鎔
“雨花臺區軟體企業零的突破,始於一次簡單的接待。當時,我在雨花鎮當書記,中興通訊前董事長侯為貴來花神廟村賞花遊玩,由我接待。中途我向他提出,中興通訊能不能來南京投資,並詳細討論了合作的可行性。”雨花臺區原副區長梁建生説起軟體産業的發軔,感慨萬千。
“2013年,‘兩橋’地區啟動建設,要攻堅前期手續辦理、拆遷和融資三大重點工作,最開始也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融資。”雨花臺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趙明順回憶道,“經過多方協調,克服重重困難,‘兩橋’建設融資第一年就到賬50億元。”
從農業到商業,從醫療到科技,雨花臺區的發展歷程在退休老幹部們的傾情講述中得以系統、全面地梳理。
“這些口述歷史不僅是個人的記憶,更是踐行‘兩高一大’雨花英烈精神的生動體現。”雨花臺區檔案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老幹部們是雨花臺區建設發展的親歷者與奠基人,他們豐富的奮鬥經歷,是詮釋雨花臺區“強富美高”波瀾壯闊實景的最佳注腳。
雨花臺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費永遠口述內容節選
雨花臺區原二級巡視員李邦全口述內容節選
據悉,共有28位退休老幹部參與了此次口述歷史採集活動。一個個鮮活、生動、真實的人物經歷,通過近900分鐘視頻、332張照片以及超10萬字的文字實錄,轉化為了“可聽、可看、可感”的專題檔案庫。每一個視頻、每一行文字、每一張照片,猶如種子的初心,永遠紮根在雨花臺區豐沃的泥土裏,輝映在每個人的記憶裏。
最好的致敬,是續寫新章;最深的傳承,是勇立潮頭。退休老幹部的忠誠品格與奉獻精神,凝結成永不褪色的赤誠,激勵著新一代雨花人心懷熱愛、接續前行。(雨花臺區委老幹部局、雨花臺區檔案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