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第七屆運博會發佈會舉行 累計近16萬人次走進現場
2025-08-18 12:04:01來源:荔枝新聞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原標題:第七屆運博會發佈會舉行 累計近16萬人次走進現場 意向交易額2.98億元

  8月17日,第七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發佈會在蘇州舉行。《新華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期三天的第七屆運博會推出了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運河特色文旅産業展、運河主題文創展、“絲路與運河的邂逅”主題展、運河美食文化展等五大主題展覽,共吸引國內12個省市、76個城市、35個國家和地區,912家單位參展參會,參展單位較上屆增加近40%,其中外省展商佔比65%。據不完全統計,累計近16萬人次走進運博會現場、較上屆增長23%,線上受眾突破5.2億人次。

第七屆運博會發佈會舉行 累計近16萬人次走進現場_fororder_17

  江蘇省文旅廳副廳長李川介紹説,在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運河沿線8省市、省內13個設區市,以及特邀城市上海等共12個省市的56個城市、425家企業積極參展,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方式,聯合向公眾展示大運河保護傳承成果。北京、河北、安徽、浙江等沿線省市以“水脈”為紐帶,通過“傳統+科技”“文化+旅遊”的方式,聯動展示最具地方特點與運河特色的文旅資源産品。展會期間,還舉辦了境外友人“水韻江蘇·運河行”活動,組織來自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57位亞洲頭部旅行商代表考察運河沿線文旅資源,推動江蘇入境遊市場加快復蘇。

  一批“首發”“首秀”“首展”“首辦”在展會期間推出。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引進中國首個博物館原創遊戲化VR大空間沉浸式探索展——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帶來的運河奇境,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影視級視效和遊戲化互動,帶領現場觀眾沉浸式體驗運河水利工程的巧思、漕船如織的繁華生活、充滿謎題的“千橋幻境”,共接待觀眾2300多人次。運河特色文旅産業展以“多産業融合、多場景消費”為主題,設置運河科技、運河旅遊、運河農文體旅、運河影視風物四大交易專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運博會打造與“蘇超”深度聯動、互相嵌入的“第二現場”。場館內,運河主題文創展區特別設立“蘇超有禮”專區,觀眾們可以一站式選購“蘇超”賽事文創周邊。運河非遺品牌專區集合展示30項“非遺+蘇超”主題産品,蘇繡、紫砂、剪紙、香包等傳統技藝與足球賽事的創意結合,吸引觀眾打卡體驗。據統計,“蘇超”系列文創和非遺共銷售107萬元。場館外,“水韻江蘇·年年有餘”舞蹈表演亮相蘇州對陣泰州比賽現場,向3萬多名球迷觀眾展示大運河魚躍歡騰、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受邀參加運博會的克州文旅局把新疆歌舞帶到賽場,助威“蘇超”比賽,表達蘇疆情誼。結合足球賽事直播,把運博元素、特色文創、地方美食“搬到”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湖濱廣場、會議中心、李公堤等15個足球夜市,實現“運博會”和“蘇超”兩大品牌雙向奔赴。

  本屆運博會還首次設立運河主題文創展,以“因運而生”為主題,通過“運河毛絨超市”“運河造物集”“運河鄉創區”三大展區,集中展示運河沿線景區、文博、動漫等各類品牌文創1500余種。據統計,文創互動打卡達10萬人次,銷售額達251萬元。運河特色文旅産業展推出“運河小劇場”全球演藝大聯歡,機器狗舞蹈、運河主題情景劇、鄉村民謠、國民遊戲Coser超萌巡遊、國潮古風歌舞等輪番上演。運博會以“科技+創意”表達深受吸年輕人歡迎,抽樣調查結果顯示,35歲以下年輕觀眾佔比超6成,其中近5成以家庭親子遊方式到現場參觀體驗。

  據統計,運博會期間,共組織各類展演1213場、互動項目1133個、舉辦推廣推介活動286場,現場實際銷售總額近3000萬元。運博會不僅是大眾了解運河文化、體驗文旅好物的窗口,更是業內洞悉市場需求、尋求深度合作的平臺。展會期間,五大展區共組織對接會62場,412家採購商簽訂意向性協議近千份,現場意向交易額2.98億元。(江蘇廣電蘇州中心站 記者 耿昊東 畢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