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東方起點”開放能級不斷躍升 從一座港口看“江蘇胸懷”
2025-10-23 09:46:47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原標題:“東方起點”開放能級不斷躍升——從一座港口看深層次改革與高水準開放的“江蘇胸懷”

  仲秋時節,連雲港港墟溝西作業區海風微涼。67號泊位旁,200多米長的“GRANDE SVEZIA”輪緊貼岸線,轎車順著坡道駛入船艙,車輪摩擦聲與哨聲交織成繁忙的晨曲。“這船昨晚7點靠泊,已裝600多輛小車,共要裝1200輛小車、70多臺工程機械和470台工程車,直航歐洲。”墟溝西作業區汽車運輸隊生産副隊長劉綺攥著調度表穿梭在車流間介紹。

  碼頭後方堆場,鐵路直達的籠車源源不斷送來新車,小汽車、風電葉片等分區碼放整齊,如鋼鐵方陣。“今年已作業194艘次滾裝船,出口26.98萬輛車,新能源汽車佔比持續提升,作業線從去年同期17條增至24條。”劉綺的話印證著港口汽車出口的強勁勢頭。目前,連雲港港已開通18條國際滾裝航線,串聯歐美、東南亞市場,車輛出口量長期穩居全國前列,“中國製造”從這裡駛向全球。

  作為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關鍵節點,連雲港港構建起“海鐵聯運、內外聯動”的立體網絡。海運方面,開闢集裝箱航線99條、雜貨滾裝航線29條、中韓客貨班輪航線2條;陸運開通中亞五國、中德、中俄等6條國際班列線路,覆蓋中亞主要站點,日韓、東南亞與中亞跨境貿易業務佔比超60%,穩居全國跨境運輸第一港。

  今年三季度,連雲港港吞吐量連續3個月刷新歷史峰值,同比增長6.7%,鐵礦石、紅土鎳礦、機械設備等貨種表現突出。這份成績單背後,是港口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主動作為。北向,“冰上絲綢之路”北極航線成功首航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較傳統航線縮短約9000海裏,為中歐貿易開闢高效通道;南向,“連雲港—海防—胡志明”越南航線投運,以“一港兩挂”模式串聯越南南北經濟區,加密東南亞航線網絡。

  內陸物流網的持續織密,讓“出海口”功能不斷向內陸延伸。“連申快航”1—9月運量同比增長29.6%;“連雲港—蚌埠港”外貿陸改水業務開通,為皖北降低國內段運輸成本30%以上;“連雲港—濟寧”內河集裝箱直航、連徐班列常態化運營……“公轉鐵+公轉水”組合模式與“一單制”服務協同發力,構建起高效集疏運體系,“進了連雲港就是進了上海港”的服務效應日益凸顯。

  在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阿克套樞紐“三節點一體化”運營驅動下,跨洲際運輸效能持續提升。7月,哈薩克斯坦東門無水港10條寬軌鐵路投用,推動“跨裏海國際運輸走廊”提質擴容;8月,中吉烏鐵公聯運首發,優化通關流程實現無縫銜接;9月,鉻鐵合金、哈薩克斯坦小麥等貨物密集到港,創下基地單周卸車峰值。今年1—9月,連雲港國際班列累計開行682列,見證著陸橋通道的繁忙。

  港口內,40萬噸散貨船在拖輪協助下穩穩靠泊,承載巴西資源而來;中歐班列運來的哈薩克斯坦海綿鈦在此集結,轉海運發往泰國——這樣“海進陸出、陸進海出”的場景已成常態。通關便利化改革更讓效率倍增,通過“港航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企業“一鍵申報”即可完成海關、海事等多部門手續,實現貨主“零門檻”、物流“零待時”,大幅降低代理成本。

  這份開放活力源自深厚積澱。1992年12月1日,連雲港開行全國首列國際集裝箱班列;2014年5月19日,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建成投産,成為中哈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個實體平臺。如今,基地內列車交錯穿行,將浙江窗簾、山東輪胎、日韓汽配送往中亞、歐洲,再把烏茲別克斯坦蕓豆、哈薩克斯坦鐵合金運回來。哈薩克斯坦80%以上過境中國的日用消費品和出口礦産品、糧食,都經連雲港港集散。

  “我們首創中歐班列‘保稅+出口’貨物混拼模式,為企業降低超七成運輸成本。”連雲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祥偉介紹,基地強化國際中轉功能,形成電子産品、日用品等西行貨源與小麥、鉀肥等東行貨源的良性循環,穩固了班列“重來重去”格局。

  “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上勇爭先”,立潮頭,勇爭先,作為江蘇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連雲港港不僅是貨物運輸樞紐,更以航線拓展、模式創新、網絡織密的實際行動,成為深層次改革與高水準開放的生動縮影,彰顯著江蘇聯通內外、胸懷天下的擔當。(新華日報 記者 吉鳳竹 王夢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