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綜合改革啟動,百姓受益幾何
2020-09-28 10:06:13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9月19日,由中國銀保監會發佈的《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開始施行,平安産險的車險新系統也正式上線。當日0時1分,來自上海的陸姓車主拿到了新保單,保費1944.25元,這是平安産險在車險綜合改革後簽出的第一張新保單。

  車險綜合改革後,老百姓受益幾何?

  提升保障,改進服務,保護消費者權益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車險綜合改革從保護消費者權益出發,通過對價格、保障、服務、機制等多方面的改革,為消費者提供實惠和便利。具體來説,一是交強險責任限額大幅提升;二是商車險保險責任更加全面;三是商車險産品更為豐富;四是商車險價格更加科學合理;五是車險産品市場化水準更高;六是無賠款優待系數進一步優化。這些都將大大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

  此次改革最吸引消費者關注的莫過於車險保障內容的全面擴容: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商車險責任限額從5萬元至500萬元檔次提升到10萬元至1000萬元檔次。

  此外,商車險的保障服務持續優化:在基本不增加保費支出的情況下,消費者購買車損險可獲得更多保障,盜搶、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不計免賠率、指定修理廠、無法找到第三方等保險責任無需額外投保。刪除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的免責約定,車險産品實現了地震、颱風、洪水等主要巨災風險的全覆蓋。刪減事故責任免賠率、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免賠約定,有力減少理賠糾紛。

  平安産險董事長兼CEO孫建平認為,改革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相關措施針對性強,充分考慮了消費者使用汽車時面臨的風險和痛點,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風險保障。

  健全機制,優化結構,實現車險高品質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郝演蘇在平安好車主APP舉行的車險綜合改革專場直播中表示:車險是與人民群眾利益關係密切的産品,長期以來都是財險領域第一大業務,社會關注度較高。2019年全國車險承保機動車達2.6億輛,車險保費收入8189億元,佔財險保費的63%。車險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一些長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高定價、高手續費、粗放經營、競爭失序、數據失真等問題比較突出,産品同質化嚴重。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改變、科技的不斷創新,迫切需要保險行業在産品和服務上進行創新。

  車險綜合改革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面對新的要求,保險公司需要在銀保監會的指導和支持下,貫徹新發展理念,走高品質發展道路,調整優化考核機制,降低保費規模、業務增速、市場份額的考核權重,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合規經營、品質效益的考核要求,並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新科技的應用,開發滿足客戶需求、讓車主實實在在受益的産品和服務,比如機動車里程保險(UBI)等。

  我國車險行業經過10多年的改革,正在不斷向消費者所期待的方向改進。比如,在2015年啟動的深化商業車險改革中,完善了商業車險定價方式,解決了困擾消費者多年的“高保低賠”問題,建立了車險費率與風險水準掛鉤的“獎優罰劣”機制,眾多駕駛習慣好、出險頻率低的車主,享受到了更低的車險費率。

  孫建平表示,車險綜合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行業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陣痛期,短期內行業車險保費增速可能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綜合成本率可能會超過100%,但市場化改革是中國車險的最佳選擇,財險行業應該在銀保監會的領導下,堅定信念、毫不動搖地推進車險市場化改革。只有推進市場化改革,才能解決車險市場長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車險才能進一步實現高品質發展。

  科技賦能,數據經營,打造極致客戶體驗

  此次車險綜合改革涉及條款、費率、監管制度等多方面,近期的階段性目標是降價增保提質,車險保費有可能縮水。但是,短期的壓力長期來看是車險行業轉型升級的動力,科技賦能和數據經營將為保險公司開闢差異化市場競爭的新賽道。

  為擁抱此次車險綜合改革,保險公司積極準備。以平安産險為例,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為消費者解讀新政利好,提升廣大車主對綜改方案的認知,另一方面通過科技賦能,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構建面向客戶、隊伍、經營的線上平臺,推動數據化轉型和産品服務創新,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為客戶提供更極致的服務。

  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此次車險綜合改革不只是簡單的讓利於消費者,還將帶動整個行業服務意識的提升。改革將倒逼保險公司全面提升風險定價能力,市場競爭趨於理性,加速科研成果向市場效果的轉化,做到保障內容擴容、服務品質升級,在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助力保險行業高品質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