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解説”“嫦娥五號”發射 快手打造航天知識傳播新陣地
2020-11-23 17:09:55來源:北國網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一直是我國科學家不懈追求併為之持續奮鬥的夢想。11月23日晚,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將實施第三步——“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當晚發射升空,並執行月面取樣返回任務。

  為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天進程,本次“嫦娥五號”發射,快手官方賬號“快手航空航天”(ID:40300172)將首次以現場直播+解説的形式參與此次探測器發射活動。屆時,將有10位快手達人前往海南文昌發射場,為廣大網友帶來發射現場的直播,平臺也將邀請國防軍事資深評論員杜文龍大校,及央視軍事頻道主持人俞潔在北京現場直播解説本次發射,多角度、全方位地為網友此次“嫦娥奔月”的盛況。

“直播+解説”“嫦娥五號”發射 快手打造航天知識傳播新陣地

  我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起,至今已十六載,在數代工程師的探索下五戰五捷,碩果纍纍。作為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收官之戰,本次將發射的“嫦娥五號”承擔著將月球採樣帶回地球的重任。按照計劃,探測器將在月球預定著陸區域開展取樣,進行月面科學探測和後期月球樣品綜合分析。據了解,此次探測將有望在月球形成過程、地質演變等方面取得新的科學認知,為今後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選址等提供有關數據、奠定技術基礎。

  事實上,在如今軍民融合的大背景下,航天技術早已不僅僅是單純的“上天”,它的用途也正多樣化,並逐步走進普通人的生活。近年來,除了在氣象、測繪、通信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民用航空航天的發展也正進入一個蓬勃生長的時期。

  本次直播活動,通過將國家尖端科技以大家喜聞樂見的直播方式呈現在大家眼前,以平臺達人親臨現場的沉浸式直播拉動關注,再加上專業評論員的航天知識科普,極大的拉近廣大網友與曾經看起來“遙不可及”的航天夢、科技夢的距離,讓更多人了解深奧的航天知識和我國探月工程取得的成績,提升國民自豪感。

  “擁抱每一種生活”是快手平臺的價值觀,依託自身龐大的內容社交生態和國民影響力,鼓勵廣大短視頻創作者們從觀察者變為參與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記錄和參與中國航天工程的每一個大目標和小進步。

  據了解,以本次直播“嫦娥五號”發射為契機,快手將持續開闢航空航天知識傳播全新陣地。未來,快手還將針對天問探測器、天宮飛行器、問天號空間站、神舟十二號飛船等發射活動開展一系列活動,打造週期化的航天系列品牌節目,用短視頻和直播號召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中國航天,親近中國航天,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參與到中國航天工程的進程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