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企業種“數”還需多方培土
2021-05-27 09:50:04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數字化轉型是“遼寧製造”必選項,但市場主體仍面臨許多困惑和難題 企業種“數”還需多方培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培土1

無論是企業轉型還是城市治理,都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撐 本組圖片由本報記者 鄭磊 攝

  引子

  3月17日晚9點半,走出“鐵西智慧製造夥伴對話”會場的那一刻,瀋陽來金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肖政長出了一口氣,已困擾他很長時間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問題,終於有了解決思路。

  不只是肖政,當晚參加活動的數十位企業家都有同感。原本晚8點就該結束的“對話”,延長了一個半小時,與會者仍意猶未盡。對話的雙方是製造企業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主題是數字化轉型中的難點和痛點。

  然而,關於數字化轉型的“對話”,在遼沈大地上又何止這一場?整個“遼寧製造”都急於尋找這串改變命運的“數字密碼”。

  面對轉型,三個問題很關鍵。

  其一,新一代信息技術力量強大,但看不見摸不著有些抽象,具化到每一家企業,到底要不要現在就轉?其二,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究竟應該“怎樣轉”“向哪轉”?其三,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一腳門裏、一腳門外,是否找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就能擁有春天?

  讓我們走進工業基地豐富的應用場景,打開神秘的“數字空間”,去探尋一條適合遼寧企業的轉型之路。

  兩難 轉還是不轉

  近日,賽輪(瀋陽)輪胎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一個個全鋼子午線輪胎正躺在智慧化生産線上等待質檢。整個生産過程中,幾乎見不到工作人員的身影,那些輪胎如長了“大腦”一般,會自己“走”到下一道工序。

  這一切全依賴於賽輪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在橡膠輪胎行業投入使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橡鏈雲”。在這片“雲”上,賽輪在世界各地的生産、銷售情況盡收眼底,每一台設備的實時數據在系統中一目了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培土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培土3

北部五省(區)高新技術成果聯展上,遼寧企業展示智慧化産品

  然而,這條通往“雲端”的路,賽輪人走了20多年。

  “賽輪成功了,經驗卻很難複製,因為需要時間、人力、資金的成本沉澱,並且相對於流程型製造而言,離散型製造的企業路徑更加難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那麼,面對數字化浪潮,企業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

  轉還是不轉,成了擺在“遼寧製造”面前的必答題。而企業家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和態度,是決定答案的關鍵因素。

  “以往的技術升級,終極目標就是降本增效。通過技術上的精益求精,使生産效率得以提高,不僅工藝更加精細,還降低了成本。數字化轉型雖然能實現這個目標,但轉型過程卻可能顛覆原有的生産模式、行銷模式、合作模式,對企業而言是關乎生死的抉擇。”邁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開迅表示。

  這需要一大批勇於“吃螃蟹”的人,而不是一個。

  “過去每次技術革新都是從大企業、前沿企業開始,由此産生一批經驗和模式,其他企業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適應性調整就可以應用。但數字化解決方案是互聯網技術由廣及深的滲透,每個企業都是不一樣的,很難複製,每一個方案都是私人訂制。”瀋陽鴻宇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國平認為。

  而這一次,卻可能實現大批量的“訂制化”生産。

  “我們的産品都是小批量、訂制化、精細化,數據很難採集。”“我們的産品重達十幾噸,很難進行智慧包裝運輸。”“生産設備是進口的,數據開放需付費。”……類似的問題,在採訪中非常集中。

  “數字化最終必須將小批量、訂制化産品納入其中,沒有産品能夠游離于外,而是讓訂制化變得更精準、更智慧,也隨時可以批量生産。”專家對此已經達成共識。

  投資巨大,回報卻不在眼下,要不要再等等?

  “企業都非常重視投入産出比,這麼一大筆投入何時才能見到效益?”中航沈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屈廣浩表示,他們從幾年前便開始關注轉型,但是由於投資巨大,論證時間長,不敢輕易動手。

  以上疑惑並非個案,從問題中不難看出,企業關注的焦點其實並不是轉與不轉,而是怎樣轉、何時轉?

  4月下旬,大連的氣溫已經逼近30℃,但走進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深潛于山坳之中的地藏式生産基地,溫度卻十分宜人。“地下工廠本就恒溫恒濕,再加上智慧調控系統,每年光電費就能省下近千萬元。”公司董事長于德海指著車間內隨處可見的感測器説,“這裡的燈光、空氣品質等環境控制都是數字化系統在操作,系統將會根據不同區域的應用要求進行智慧調整。”

  在於德海看來,轉型是悄然的、漸進的,無論企業大小都需要一步步來,這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市場在倒逼。“你不變,別人變了,你就要落後,就會被淘汰。就好像數控機床問世伊始,日本很多機床企業沒能跟上步伐,因此倒閉。這就是市場,沒有人管你經典不經典,只看你適不適用。”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馮旭表示,向著智慧化、數字化方向轉型,是“遼寧製造”重振雄風的機遇所在。他建議,遼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堅持行業特色導向、生産需求牽引、以模式創新驅動深入應用場景,從具體場景打開突破口,逐步推進。

  困惑 新技術怎麼用

  “數字化”,簡單的三個字背後卻包羅萬象。

  首先,孿生技術、工業互聯網、雲平臺等新名詞、新技術的日新月異讓人應接不暇,甚至不少企業家驚呼,有些技術還沒有來得及了解就已經過時。都沒弄懂,何談應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培土4

鐵嶺三峰木業工作人員操控智慧化機器

  那麼,對於新技術究竟應該怎麼看?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劉意楊表示:“遼寧製造業轉型升級需要技術支撐,必須依靠工業互聯網提供的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基礎設施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從智慧製造維度來講,工業互聯網不是簡單的一張網,而是互聯的工業系統,其內涵是‘人—機—物’深度融合的智慧網絡空間。”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CIO余斌表示,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基礎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只有先將數據採集、打通,才可能實現在此基礎上的分析、應用,以及優化管理。要分清楚不同技術的方向,系統化是為解決企業生産經營發展的問題,信息化是解決管理效率問題,數字化是解決企業發展問題,智慧化是解決效率與效益最大化問題。

  要改變自己,先要了解自己。“轉型升級並非跟風之舉,一定要從自身需求出發才能少走彎路。在轉型面前,勇於嘗試不等於‘一口吃成個胖子’。不管用什麼技術,關鍵是企業需要解決什麼問題。” 這是採訪中專家給出的共同建議。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必須以自己的業務為中心,以企業的戰略為方向進行操作。要列出自己的需求,按輕重緩急的順序逐個加以解決。比如,要解決採購的問題,就先從採購層面解決,再解決生産、工藝、銷售等方面的問題,一點兒一點兒來。

  可是,由誰來解惑呢?

  屈廣浩直言:“我們需要對企業的核心技術和數字化技術都非常了解的人才。”

  這一觀點得到了賽輪(瀋陽)輪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景泉的認同。他認為,強大技術的背後是人才的支撐,製造企業必須擁有自己的信息化隊伍。

  因為,需求企業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之間的天然“鴻溝”很難逾越,核心技術的透露程度、雙方的融合程度、觀念等方面的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最了解企業的還是自己人。這不是説不需要合作,而是需要有人專門負責合作。

  人才從哪兒來?當然是“引進+培養”。答案雖簡單,實踐卻不易。

  為了“橡鏈雲”,賽輪一直在接連不斷地培養自己的數字化人才,是1000多名軟體工程師的努力,才最終修成正果。

  在於德海眼中,人才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于德海把自己的辦公室建成了一個四面透明的玻璃房,並且放在研發人員的“中間”。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李文慶表示,我們時常覺得,董事長就是我們中的一員,有什麼事都能直接和領導溝通,這讓大家幹勁兒十足。幾乎每個研發人員的桌子底下都有一張氣墊床,每次有新任務,大家乾脆就住在辦公室專心搞研發。

  培養人才需要超前的眼光,也需要時間。不少企業家表示,希望政府在人才成本上有所補貼,畢竟“單兵作戰”容易“水土不服”,而“帶土移植”的高成本又時常讓企業望而卻步。

  路徑 共辦一桌席

  採訪中,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專家都認為,雖有買賣者,但數字化轉型並非一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生意,不能期待哪個方案供應商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需要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共同成長。

  在數字化之旅中,最艱難的莫過於中小企業。它們普遍存在改造資金不足、基礎配套能力不足、創新能力整體偏弱、研發人才資源匱乏等問題,僅憑藉自身力量想要搭上數字化快車存在一定難度。

  對此,專家建議:可以嘗試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王文京表示:“工業互聯網是一種多元化、複雜化的技術,單靠某一家應用企業自己去琢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解決方案供應商,將這種複雜的技術變成了平臺和産品,企業只需在平臺上購買應用就可以了。”

  “這種購買服務與購買其他産品有很大的不同,共性的産品不多,對個性化的需求更豐富。”高國平認為,合作的雙方並非單純的買賣關係,更多時候,則像是互相助力的夥伴。除了供應商,往往需求方也會成立相應的團隊,而最終的産品,是兩個團隊同心協力的結果。

  騰訊雲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工業雲總經理李向前的想法與高國平不謀而合。他認為,目前正是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的初級階段,大家都在嘗試更好的方法,建立平臺是當下的首選項。李向前説:“騰訊在這方面已經開始了投入,通過公共服務平臺,解決共性化的需求和服務。這樣一來,技術的難度和門檻降低了,成本也被均攤,企業的壓力減少了,還能及時看到回報。”

  “隨著數字化的普及,數字社會的複雜度越來越高,企業越來越需要低門檻、高便利性的數字化工具。建平臺、建新型基礎設施是眼下遼寧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們工作的重要抓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遼寧省已經建成了6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接入企業300多戶。“十四五”期間,遼寧省將搭建多層次系統化平臺體系,以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為導向,以功能和場景的私有化與專有化為特點,形成企業級平臺;聚焦特定專業領域,跨行業賦能形成專業領域平臺;聚焦特定行業形成特定行業平臺;充分應用5G、AI等技術和通用開發技術,形成通用技術平臺。

  對於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成長過程。找到支點,才能令企業從“被動反應市場”向“主動預測市場”、由“基於直覺的低效率決策”向“基於數據的科學決策”轉變,才能為“遼寧製造”打開重振雄風的窗口。(遼寧日報記者 孫大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