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
2021-06-08 10:57:04來源:瀋陽日報編輯:黃非責編:李勝蘭

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_fororder_文化1

張氏帥府

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_fororder_文化2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_fororder_文化5

瀋陽老字號博物館

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_fororder_文化4

盛京碑林博物館

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_fororder_文化6

遼博展廳

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_fororder_文化7

瀋陽故宮

  日前,瀋陽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文旅廣電局(市文物局)聯合製定《瀋陽市博物館“百館”工程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方案》顯示,瀋陽將著力構建博物館體系,打造國內外知名的博物館“百館之城”,力爭到2023年,全市博物館總量達到100家以上。

  建設“百館之城” 每8萬人擁有一家文博場館

  經過三年努力,瀋陽將建成品牌突出、特色鮮明、結構優化、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館體系,建成國內外知名的博物館“百館之城”。

  全市博物館總量達到100家以上。實現每8萬人擁有一家文博場館,在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的博物館達到40家,博物館公共服務人群覆蓋面指標達到副省級城市前列水準。

  博物館教育和服務功能完善,公共服務水準顯著提升。每年舉辦、承辦各種展覽、展示、主題教育活動數量達500場次以上,年觀眾量達1500萬人次以上。流動博物館打通振興鄉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博物館品質明顯提高,特色突出。獲得國家、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的博物館達到20家以上。非國有博物館的服務社會能力顯著提升。

  有顏值有特色 國有博物館提質升級

  瀋陽將建設一批保護與利用並舉的“遺址公園+博物館”“工業遺址+博物館”“歷史建築+博物館”“名人故居+博物館”“文保單位+博物館”“老舊廠房+博物館”“老字號+博物館”,促進瀋陽博物館事業有特色、有顏值、有內涵的可持續發展。

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_fororder_文化3

瀋陽:百館之城 未來可期_fororder_0608012_002_04_b

  積極推進全市國有博物館建設,重點實施十大特色品牌博物館建設提升工程。

  加強城市歷史街區、片區、風貌區博物館建設,重點開展六大片區博物館集群建設工程。

  市內五區“1+N” 更多參觀好去處

  壓實區、縣(市)博物館建設主體責任。各區、縣(市)結合自身區域內文化特色和區域資源優勢,深入發掘歷史文化、革命文化、工業文化、民間民俗文化內涵,發揮瀋陽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建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各類博物館。

  市內五區採取“1+N”集群式建設模式。

  1 即每區必須建設1家國有綜合性博物館。

  N 依託歷史街區或歷史片區、風貌區等建設N家(10家以上)各類博物館。

  其它各區、縣(市)採取“1+N”自由建設模式。

  1 即每區必須建1家國有綜合性博物館。

  N N家(5家以上)各類博物館,為實現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多點開花 讓非國有博物館蓬勃發展

  除國有博物館外,瀋陽將積極推進行業博物館建設。鼓勵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民間收藏家攜手興建一批行業博物館。國有企業、高校可結合自身資源優勢,籌建體現自身發展歷程和科研、教學成果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

  繼續大力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制定實施瀋陽市非國有博物館扶持政策,引導社會力量興辦非國有博物館。各區、縣(市)要根據本區域的具體情況制定扶特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相關政策。

  以文塑旅 加強歷史文化傳播

  推進文旅融合,發揮特色博物館品牌作用。啟動建設博物館研學基地工程。依託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充分發揮“瀋陽抗戰聯線”作用,建立愛國主義研學基地;依託瀋陽故宮博物院,建立清前史研學基地;依託遼寧省博物館,建立紅山文化研學基地;依託張氏帥府博物館,建立民國名人研學基地;依託瀋陽工業博物館,建立工業研學基地。通過博物館研學基地建設,使瀋陽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研學之城”,成為國內外大中小學生的研學目的地城市。

  此外,加大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力度,鼓勵各類博物館開展博物館數字化提升工程建設。使“百館工程”邁出高品質、網絡化、數字化建設的新步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