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今年1-2月項目建設及投資增長實現“開門紅”
2022-03-04 19:07:2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非責編:馮薇薇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1-2月份,瀋陽市項目工作保持良好勢頭,項目儲備、開復工、投資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項目建設和投資增長實現了“開門紅”。

  3月4日,瀋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瀋陽市項目投資和營商環境建設”新聞發佈會。瀋陽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段繼陽、瀋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劉曉虹圍繞2022年瀋陽市項目投資情況及營商環境建設情況進行了介紹。

“瀋陽市項目投資和營商環境建設”新聞發佈會召開_fororder_ca65cc085cd10de975f14fec49c1089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週游

  項目謀劃新突破 固定資産投資5年來增速最高

  段繼陽表示,今年1-2月,瀋陽市謀劃儲備億元以上項目2081個,總投資1.24萬億元,預計全年謀劃儲備重點項目達到4600個,總投資4.2萬億元,項目數量和總投資均居全省前列。瀋陽市重大項目儲備也實現突破。聚焦國家中心城市和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瀋陽市謀劃儲備了渾南科技城、瀋陽現代化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瀋陽陸海新通道聯接中心等6個300億元以上特大項目,總投資近4000億元。“五型經濟”“三篇大文章”、數字經濟等新動能項目達到1796個,年度投資超過1400億元,為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增添了新動力。

  在項目投資和開復工方面,1-2月份,瀋陽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2%以上,實現近5年來增速最高。2月末,全市開復工億元以上項目達到871個,同比增長1.7倍,總投資6100億元,同比增長2倍;開工項目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項目完成投資26.9億元,增長35.9%,服務業項目完成投資15.6億元,增長33.3%;開復工節點大幅提前,預計續建項目3月底前全部實現復工,新建項目6月底前全部實現開工。預計一季度,全市開復工億元以上項目達到1500個以上,同比增長46.7%。

  在項目推進方面,瀋陽市組建了20個工作專班,做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機制,組建17個謀劃專班,聚焦城市更新、補齊民生短板等重點領域。同時,瀋陽市組建了城市更新、産業投資兩隻“百億”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工程項目建設,並鼓勵國開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為項目推進提供有力保障。

“瀋陽市項目投資和營商環境建設”新聞發佈會召開_fororder_990727a268e9b327616812e1cc5d3ad

瀋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劉曉虹發言 攝影 週游

  申請材料壓減60% 80%申請材料“只提交一次”

  發佈會上,瀋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劉曉虹發佈了《瀋陽市2022年以“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為引領實施高標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著力構建“人企—數據—服務”精準有序連結的政務數字生態關係。2022年底前,瀋陽市力爭實現申請材料總數壓減60%,80%的申請材料實現“只提交一次”。

  《方案》聚焦企業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淤點、堵點、難點問題,將企業營業執照、居民身份證明、不動産登記證明等200項申請材料納入共享材料清單,到今年年底前,將推動公積金提取、就業創業證等85項事項實現“零材料”申報;推動數據材料“減”“增”“調”“改”“並”,年底前實現80%“申請人自備”材料不重復提交;年底前新上線“開飯店”“開藥房”等322項“一件事”,重點推廣應用“落戶”“入學”“再就業”等22項精品“一件事”;建立都市圈營商環境標準,“異地就醫備案”等100項惠企便民政務服務事項年底前實現跨域無感通辦。

  在強化制度創新方面,瀋陽市將實行涉罪企業合規考察制度,完善涉企業經營者羈押期限監督機制和涉重大項目企業訴訟“快立、快審、快結、快執”機制,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推行包容審慎柔性執法,並在食品、藥品等領域制定全市統一、簡明易行的監管規則和標準。

  在提升成本競爭力方面,瀋陽市將整合登記註冊、社保登記、稅務登記、印章刻製、公積金繳存登記、銀行預約開戶6個環節為1個環節,壓縮至3小時零成本辦結。同時,瀋陽市計劃將小微企業電力接入“三零”服務(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將小微企業水氣接入“200”服務(2個環節、0上門、0成本),實現存量工業用地範圍內改擴建面積不增收土地價款。此外,瀋陽市還將全面實現招標採購全領域全流程“一網通辦”,取消交易服務費,推行以銀行保函、信用保函等其他保證方式替代預留保證金,並建立首貸培育庫,對新增規上工業中小企業實施最高50萬元貸款貼息。

  在推進城市生態宜居方面,瀋陽市將新增5000個普惠性學位,新建85所優質均衡示範學校和100所智慧教育示範學校;建成20個互聯網醫院;全面建成全市首批4500張家庭養老床位,實現養老機構100%能夠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確保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以上,以此加快推進城市善治,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文 週游)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