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行動助力推動瀋陽綠色低碳發展
2023-08-03 17:44:4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非責編:尹紅燕

  今年以來,瀋陽市生態環境局精心部署,統籌推進,聚焦賽道7大行動,明確40項重點任務、83項具體舉措,在時間軸和任務軸兩個維度上,構建了“目標引領+行動支撐+任務落實”的工作實施路徑。截至目前,7大行動整體推進順利,任務進度符合預期,一些重點工作已經取得較大成效。

  8月3日,在“2023年瀋陽市開展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和‘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上半年工作情況”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瀋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晨宇介紹了相關情況。  

七大行動,上半年瀋陽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在遼寧位次同比提升4名_fororder_發佈會1

發佈會現場 攝影 張桐

  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中,瀋陽合理佈局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開發項目,推動集中式風電開發,截至目前已實現風電並網裝機135.23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30.24億千瓦時;因地制宜發展光伏項目,鼓勵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截至目前已實現光伏並網裝機88.13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24億千瓦時。在全省率先實施大型老舊煤電外遷建設,沈海熱電遷建項目主體工程已全面開工,上半年完成投資約5.8億元,成為瀋陽市央地合作項目取得的重要階段性成果。著力推進清潔取暖模式向農村地區拓展延伸,完成農村煤改潔5.49萬戶。在東北地區11個清潔取暖試點城市中,完成數量最多、品質最優。

  在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中,瀋陽新增11個綠色工廠、1種綠色設計産品、1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進入綠色製造名單,國家級和省級綠色製造名單達到183項,綠色製造名單數量佔全省總數43%,居東北地區首位。開展項目庫管理模式,推廣先進的節能、節水、環保及固廢處理技術和産品,現已列入重點綠色低碳項目庫管理項目共計33個,其中節能節水技術改造項目26個,清潔化改造項目3個,能源管理中心項目3個,資源綜合利用項目1個,産業能效水準大幅提升。通過政策引導,紮實推進山水水泥、金石盾礦渣粉等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有力促進了無廢城市建設。推動汽車産業向新能源汽車方向快速轉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産5.7萬輛,同比增長60.7%,完成産值174億元,同比增長52.5%。新能源汽車産業建鏈補鏈實現突破,總投資100億元的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102億元的華晨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等重大項目開工,填補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的空白。

  在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中,瀋陽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推進既有建築外墻保溫等節能降耗工作。目前,205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程加快推進,11個區縣(市)的800個老舊小區實現開工建設,已完成既有住宅外墻保溫改造20.5萬平方米。在新建民用和公共建築中推廣超低能耗建築,已有2個項目(約4.9萬平方米)獲得國家超低能耗建築認證並開工建設,5個項目(約5.22萬平方米)正申請認證。目前,已累計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2198個、再生資源回收網點1565個。今年計劃建設1000座口袋公園,896座已開始進場施工,並完成495座,瀋陽市口袋公園建設做法成效被中央級媒體報道。

  在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行動中,瀋陽地鐵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瀋陽地鐵4號線和2號線南延線已進入空載試運行階段。累計淘汰658台老舊柴油貨車營運資質,更新巡遊出租汽車847台,其中純電動出租汽車304台。大幅提升公交線路接駁換乘便利度,已完成201路、243路等12條公交線路的優化調整工作,共增加運營里程18.1公里,能夠填補北四東路、勞動路、樺林街等街路公交空白。

  在環境污染防治攻堅行動中,瀋陽深化臭氧污染“一區一策”治理措施,統籌車輛、機械排放協同治理,開展施工、道路、廠庫、運輸、裸地“五塵”共治,強化秸稈禁燒精細化管控等舉措,瀋陽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和PM2.5濃度兩項指標在全省位次較去年同期均提升4名,為近年同期最好位次。瀋陽市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國考斷面繼續保持無劣Ⅴ類水體,優良水體比例40%,超額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標,水質綜合指數6.14,同比改善5.90%,改善幅度保持在全省前五名。上半年,瀋陽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工業危廢、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均為100%,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

  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行動中,瀋陽累計完成春季補植補造面積10.98萬畝,超額完成廢棄礦山修復治理工程春季復綠任務,種植樹木11.63萬株。加快實施受保護濕地面積提升工程,共有7處濕地納入遼寧省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達18441公頃,位列全省第二。康平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已開工建設。

  在生態文明改革創新行動中,瀋陽“三線一單”空間管控平臺應用已見成效,當前,平臺註冊用戶325個,日訪問量200余人次,共完成了212次選址查詢服務,初步實現了“三線一單”成果全社會共享共用。13個區縣(市)加快推進本地區示範建設工程,新民市、法庫縣啟動全社會能源消費核算試點工作,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核算體系延伸到區縣(市)級,大東區依託京沈合作平臺,舉辦智慧網聯專場對接會及氫能源産業鏈推介活動,進一步敞開智慧網聯深度協作、氫能産業發展的道路。(文 賈敬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