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曾經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群眾要脫貧致富,發展産業無疑是最持續有效的方式。
電力興則産業興。當四通八達的農村電網建設效益初顯,如何有效落實“電力適度超前”“産業發展 電力先行”等原則,讓電力成為原州區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的有力抓手?
近年來,國網寧夏固原三營供電公司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指導下,把做好電力先行官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積極申報項目,在原州區實施農網改造、大修技改等項目,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用電需求,為原州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産生活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農網改造 為美麗鄉村賦能
三須路,即從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至須彌山石窟的公路,在這條公路旁邊,有一個移民村——黃鐸堡鎮和潤村。
九年前,建村伊始,百姓生活不便、收入低;九年後,和潤村基層牢、産業強,成為固原市的“文明村”……這九年來,電好用了,路好走了,村道路燈亮起來了,和潤村的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農網改造升級是一項惠農富農的重要工程,把農網改造工程建設好,滿足鄉村經濟建設用電需求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據國網寧夏固原三營供電公司黃鐸堡供電所臺區經理楊生傑介紹,歷經3輪農網改造,和潤村徹底實現了從“村村通動力電”到“戶戶通動力電”的跨越。
“十三五”期間,國網寧夏固原三營供電公司在和潤村實施2個配變臺區改造工程,新建配電變壓器4台,新建10千伏線路1.25公里,新建低壓線路0.16公里,改造低壓線路9.53公里,總投資650萬餘元,涉及戶數635戶。
黃鐸堡供電所工作人員檢查用電設備
今年3月,黃鐸堡供電所又對和潤村的地埋線全部更換為架空線。改造後的線路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閃光,跨越村屯的電桿被一根根加粗的導線連接起來,整齊劃一,十分美觀。
“以前的線路都是地埋線,電壓不穩,有時村裏一些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還會意外挖斷線路,如果主線被挖斷,全村都得停電一天,對村民生活影響非常大。”和潤村黨支部書記苗永俊説,現在的供電服務越來越好了,村裏現在斷電、停電的情況鮮有發生,村民可以安心生産生活。
為全面提升農網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助力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讓群眾用上安全電、放心電,國網寧夏固原三營供電公司持續開展各地農網改造升級,為客戶提供“一對一”“零距離”服務,組織共産黨員服務隊深入用戶家中了解用電需求、排查安全用電隱患,讓電力成為百姓富、鄉村美的可靠保障。
電助産業 為鄉村振興提速
鄉村振興,關鍵在産業振興。以爐具為代表的鑄造業是原州區頭營鎮楊郎村四大支柱産業之一,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一直是固原農村冬季取暖的主要工具,産品除了銷往本區外,還遠銷甘肅、山西、內蒙、青海等地。
“在爐具廠建成初期,以前的線路根本無法帶動連體加工和數控機床等大型用電設備,供電公司知道後,安裝了一台80千伏安的變壓器,新建了100米架空線路,廠裏用電更有保障了。”張維明説,現在廠子的三個廠房都接上了動力電,廠子生産、照明用電更可靠了。
工人正在使用電焊焊接爐具
楊郎村通過發展傳統特色鑄造産業,帶動當地250多人在家門口學藝致富,實現年産值7000萬元。一些村民還可以在爐具廠工作的同時在家種植一些水果、蔬菜增加收入。
不止楊郎村,國網寧夏固原三營供電公司近年來不斷深化優質服務,爭做轄區産業發展最貼心的“電保姆”。
“我們新建的屠宰加工廠2021年3月開工建設,供電部門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幫我們解決了建設過程中的用電問題。”融僑豐霖肉牛生態産業園副總經理謝志強介紹,園區已建成肉牛育肥場、飼草基地,屠宰加工廠也即將投産,將實現肉牛産業標準化、高端化、融合化,及帶動養殖戶增收的“三化一增收”目標。
融僑豐霖(寧夏)肉牛生態産業園鳥瞰圖
“屠宰加工場建設前,這個園區是公網臨時用電,2021年11月份,我們為園區架設了專線轉變,從臨時用電轉為正常用電以後,園區供電半徑減少、電路更穩定,他們生産養殖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國網寧夏固原三營供電公司黃鐸堡供電所所長陳永強介紹道。
為使肉牛生態産業園實現從“用上電”到“用好電”的轉變,該公司還經常組織黨員服務隊員到園區上門走訪,對涉及養牛産業鏈用電的線路、變壓器、配電箱等電力設備進行巡視檢查,將發現的隱患記錄在冊,協助消缺整改,並主動了解園區在用電方面的需求,搭建與養殖客戶之間聯繫的橋梁,以傾情式的“保姆服務”,助力肉牛養殖産業蓬勃發展。
目前,該園區肉牛存欄6000頭以上,預計穩定投産後年出欄肉牛3萬頭,年屠宰加工肉牛10萬頭,實現利潤3.6億元。同時,可解決300多個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帶動原州區24家牧草種植企業合作社和廣大農戶調優牧草種植結構,從而促進原州區乃至固原市肉牛和牧草産業闊步發展。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原州區養殖、種植、鑄造等多産業齊頭並進,可靠電力為産業發展提供了充足動能。目前,國網寧夏固原三營供電公司正積極落實關於鄉村振興建設決策部署,推進鄉村電氣化建設進程,持續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助推農業生産轉型升級,為農村小康生活注入“電動力”。(文/圖 唐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