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山東濱州市文化館的親民路

2022-06-01 09:08:2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金秋

  近日,山東省濱州市文化館的一份公益培訓調查問卷,被當地許多市民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問卷中,市民可通過多選方式挑選自己中意的培訓項目,包括音樂類的少兒聲樂、鋼琴,以及美術類的花鳥、山水畫,或者舞蹈類的交誼舞、韻律操等,共有數十個項目供挑選。濱州市文藝愛好者孫艷枝説,她第一時間轉發了問卷,並根據自己的愛好投了票。“這種培訓項目遴選方式挺好,能最大限度貼心老百姓的需求,大家都很認可。”她説。

  近幾年,濱州市文化館以內涵建設為根本,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産品緊密結合當下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培育了濱州市民的文化自信,增強了大家對家鄉的文化認同感。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

  公益培訓調查問卷是濱州市文化館將服務內容主導權交還群眾的一個縮影。

  濱州市文化館培訓部負責人説,培訓輔導是文化館的主要職責之一。為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推動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探索精準服務模式,濱州市文化館誠邀廣大藝術愛好者參與調查問卷。館內將根據投票結果,選出得票最多的10門課程,列入2022年度濱州市文化館培訓計劃,擇時開設線下體驗課。

  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群眾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趨多元化。而公共文化服務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總結推廣個性化、訂單式服務,有效滿足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

  2021年,時值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宣傳,以及各級媒體的傳播,濱州民眾對紅色文化的關注達到新高度。一些村居和社區的負責人在當年年初就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向濱州市文化館諮詢“能否多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

  群眾的需求就是文化館的責任。濱州市文化館立即組織專班和調研團隊,根據基層群眾的反饋,深入濱州市多個代表性村居和社區開展“面對面調研”。有時,調研團隊到一個村莊,原本計劃待兩個小時,但由於村民熱情高漲,要表達的意見、建議太多,調研團隊總會將調研時間延長至一個下午。

  深入而廣泛的調研帶來了豐碩成果。濱州市文化館2021年僅現場調查問卷就收到1萬多份,撰寫群眾文化需求調研報告50多篇,內容涉及演出地點的重新規劃、演出內容的再調整、演出節奏的進一步把控等。

  也是在2021年,為給建黨百年營造喜慶熱烈的氛圍,濱州市文化館到基層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活動100多場次。紅色培訓、紅色非遺、紅色展演,系列節目走到群眾家門口,寓教于樂之中賡續紅色血脈。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一個地市的文化館,既是推動上級政策落地的“地接”,也是引領當地公共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的“天線”。

  近年來,濱州市文化館與其他地方的同行一樣,面臨傳統服務內容如何更高效升級的問題。“比如我們的演出或培訓,平時的粉絲量巨大,但能否就此滿足?有沒有需要提升的地方?”濱州市文化館館長李曉靜説,這些年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幾乎人手一部智慧手機,獲取信息更加便捷,這既是對文化館的傳統業務提出挑戰,也提供了發展機遇。

  從2015年起,濱州市文化館啟動“互聯網+”升級行動,對館內的數字發佈平臺、資源存儲空間、培訓課程傳播路徑進行多維度提升,全面引入數字技術。2021年,山東省啟動全省文化館“禮樂”數字化建設聯動模式,濱州市文化館因前期積累探索的經驗較多,被作為建設典型,其建設路徑在全省推廣。

  濱州市陽信縣退休教師劉嵩嶺説,因為距離較遠,自己無法經常到濱州市區參加市文化館培訓。數字文化館建立後,可在微信實現在線報名、學習和觀看培訓直播,相比以往方便了許多。

  濱州市文化館提供的數據顯示,黨的十九大以來,館內數字化建設加快推進,濱州數字文化館平臺的年均訪問量,從5年前的20萬人次,增至如今的800萬人次。

  濱州市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不僅提高了內容傳播的效率,還對內容製作品質産生著推動作用。該館為擴大線上平臺知名度,打造“禮樂濱州”文化空間,以中國傳統節日為時間節點,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定期策劃傳統文化線下體驗、線上直播活動。網友可在線實現“360度全景逛文化館”,還可身臨其境參觀館內的非遺展品、美術藏品。

  以內涵建設為根本

  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著文化館的發展面貌。反過來,一個地方文化館的運行也改變著地方的文明氣象。

  今年2月,濱州市召開“在濱州、知濱州、愛濱州、建濱州”主題實踐活動動員大會,提出“在知愛建”最終落腳點就是“建濱州”,打造一個獨具濱州特色的精神文明品牌,鼓勵更多人深入了解濱州、深切愛上濱州、深情奉獻濱州。

  立足自身職能定位,濱州市文化館不等不靠,發揮主觀能動性,進一步聚焦提振文化自信、助力文化繁榮發展的目標,推出系列過硬舉措。

  疫情發生後,濱州市文化館第一時間行動,在做好陣地防控工作的同時,踐行文化志願服務精神,啟動豐富的線上服務。線上服務有6個板塊、近百場活動,內容涵蓋展覽培訓、文藝創作、非遺傳承等。

  居家隔離的鄒平市臺子鎮群眾肖萬友,在濱州市文化館數字平臺在線學習短篇文學寫作。他將自己所見的基層防疫人員的辛苦一一寫出來,唱響了疫情防控“大家一條心”的主旋律。

  為增強群眾的文化自信,弘揚正能量,濱州市文化館正策劃非遺融入學校教育行動的升級版本。

  “從剪紙到鼓子秧歌,濱州非遺進校園近些年取得了積極成效。學生和家長、學校都非常認可,認為這些有助於培育孩子的家鄉文化情懷。”李曉靜説,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主題,濱州市文化館下一步將聯合當地中小學校,增強進校園非遺項目的互動性和體驗感,也將發揮文化館資源富集的優勢,以實際行動提升濱州群眾的生活幸福感。(蘇銳)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