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昆明:破解城市停車難 提升群眾體驗感
2022-04-28 20:21:38來源:雲南日報編輯:張科責編:石麗敏

  雲南日報記者近日在同德昆明廣場地下停車場發現,入口處取消了停車桿,車流通行順暢了許多。通過“雲智停車”App,記者綁定車輛賬號後開通了無感支付服務,驅車離開停車場時不用排隊、掃碼或抬桿即可駛離。

  一直以來,停車難、停車堵、停車亂等問題是昆明市民出行的“痛點”。去年以來,昆明市通過治理停車收費亂象、盤活停車資源、建設智慧停車系統,推動“還路於民”民生工程實施,有效緩解了城市停車難題,提升了群眾的停車體驗感。

  昆明市堅持標準先行,構建起“城市級”停車信息採集與發佈體系,制定《智慧停車聯網技術要求及管理規範》地方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同時,出臺《昆明市全面加強機動車停車和洗車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昆明市主城建成區城市道路臨時泊位試點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標準》等文件,完善標準規範。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清理7.48萬個路內泊位,在40個街道辦467個路段規範設置了約2.18萬個路內泊位。”昆明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介紹,全市按照路內泊位統一編號、管理人員統一著裝、服務收費統一標準、諮詢投訴統一渠道“四統一”模式規範管理,初步實現了“歸還道路行車資源,降低交通安全隱患,緩解城市道路擁堵,提升停車供給側能力”的目標。

  為進一步方便市民停車繳費,昆明市通過推廣手持收費終端(PDA)打單、計費,二維碼、雲智停車App、微信小程式等多種方式繳費,實現了停車電子支付,並同步上線區塊鏈電子發票,開票與支付全流程監管,讓停車收費更便捷、可控。通過增設免費泊位、夜間停車由計時收費調整為按次收費等措施,為車主減負。

  與此同時,昆明市還積極構建智慧停車體系。升級改造停車基礎設施,實現主城建成區所有經營性停車場及路內停車泊位信息聯網。按照“互聯網+停車”模式,建成並上線“昆明智慧停車信息平臺”和“雲智停車”手機App,規範設置的2.18萬個路內泊位全部聯網接入信息平臺,主城建成區1895個經營性停車場、84.3萬個泊位聯網接入昆明市智慧停車信息平臺,實現了信息查詢、停車誘導、電子支付功能。

  在推進停車場智慧化基本功能建設的同時,昆明市在主城建成區部分重點商圈和醫院的停車場積極拓展無感支付、無桿停車、共享停車,重點路段4000個路內泊位建成無人值守系統。

  截至去年底,昆明市109個停車場已實現無感支付,其中,同德廣場、雲客小區、西苑、穿金路等11個停車場實現無桿停車,46個試點停車場通過租賃泊位方式實現共享停車。2個試點停車場實現預約停車功能,563個停車場和停車路段停車泊位實現遠端可視功能,1551個停車場(路段)開通電子發票,實現便捷停車、快速通行,極大地提升了群眾智慧停車的體驗感和認可度。(雲南日報記者 李承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