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雲南:聚焦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繪就共建“一帶一路”新圖景
2023-10-27 10:10:40來源:雲南日報編輯:石麗敏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充分發揮區位、資源、人文優勢,聚焦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繪就共建“一帶一路”新圖景

  10月2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雲南充分發揮區位、資源、人文優勢,聚焦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主動服務和融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繪出共建“一帶一路”新圖景。

  10年來,雲南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持續推進——

  截至目前,雲南已與9個國家搭建了12個多雙邊合作機制,政策溝通不斷取得新進展。與37個國家締結國際友好城市106對,其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友城總數達70對,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締結國際友城數量居全國首位。雲南還在邊境縣(市)開創邊境友好村寨合作新模式,不斷夯實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共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根基。

  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建設加快。公路方面,中越、中老泰、中緬瑞麗、中緬印通道均已實現雲南境內段全程高速化;境外段中老高速萬象—萬榮段已建成通車。鐵路方面,中老鐵路已累計發送旅客2100多萬人次,運輸貨物2600多萬噸,“黃金線路”作用持續擴大;中越鐵路境內段已建成並實現全線準軌電氣化;中緬方向大理—臨滄鐵路建成通車。航空方面,雲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通航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柬埔寨暹粒吳哥國際機場等重點項目建成通航。水運方面,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蓬勃發展。能源方面,中緬油氣管道成為我國第4大能源戰略通道;建成10余條跨境電力聯網通道,與越南、老撾、緬甸實現局部電力互聯互通。通信方面,中老、中緬實現網絡設施互聯互通,國際通信服務覆蓋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8個周邊國家。國際運輸方面,全省累計開通近30條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中緬印度洋海公鐵聯運新通道、“瀾湄蓉歐快線”以及“滬滇·瀾湄線”國際班列等班列為國際大通道建設助力。

  口岸功能和輻射效應顯著提升。近年來,雲南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均排名全國前列,中老鐵路“鐵路快通”模式報關單票數位居全國前列,磨憨鐵路口岸成為我國通關時效最快的鐵路口岸。

  10年來,雲南與各方互利共贏不斷深入——

  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013年的258.29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500.42億美元,年均增長7.6%,貿易國別市場增至200多個。2013年至2022年,雲南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額從126.5億美元增加至308.7億美元,佔全省進出口比重從49%增加到61.7%,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雙向投資增長成效顯著,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目前,雲南已初步形成以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帶動,以沿邊産業園區為重點,以綜合保稅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等為支撐的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平臺體系。創新實施省會昆明市託管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磨憨鎮共同建設磨憨國際口岸城市。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南亞合作論壇等活動有效拓展了雲南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平臺。

  此外,雲南已同120個國家(地區)建立了跨境人民幣結算渠道,跨境人民幣累計結算金額7000多億元,實現已建交南亞東南亞國家全覆蓋。多層次區域貨幣交易模式加快推進,富滇銀行到老撾合資設立老中銀行,成為全國第一家在境外設立子行的城市商業銀行。

  10年來,雲南以民心相通厚植合作沃土——

  教育合作方面,全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達37個,境外辦學覆蓋泰國、老撾、柬埔寨、緬甸、越南、伊朗、肯尼亞等國家。文體旅遊方面,“七彩雲南·文化周邊行”訪演活動、“跨國春晚”系列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格蘭芬多”國際自行車節等活動精彩紛呈,旅遊合作蓬勃開展,《吳哥的微笑》等一批文化産品走出國門。雲南成立中國南亞技術轉移中心、金磚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57個國際聯合創新平臺,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共建10個聯合實驗室、14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助力周邊國家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醫療衛生方面,“光明行”“愛心行”公益醫療活動在周邊國家實施,為5400多名患者實施了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手術成功率100%;為5萬多名兒童進行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成功救治先心病患兒120多名。同時,雲南積極為周邊國家抗擊新冠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0年來,一大批接地氣、惠民生、促發展的項目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由雲南企業承建的中國政府援布隆迪胡濟巴濟水電站項目、援老撾皮瓦中學項目、援老撾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項目等標誌性項目對提高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帶動産業發展及幫助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校舍建設、技能培訓、路燈照明、公共醫療等“小而美”的民生項目受到廣泛讚譽。(記者 劉子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