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量山藏茶谷——做好茶文旅融合新文章
近年來,南澗彝族自治縣按照綠色茶區,農旅融合發展示範縣建設的發展定位,在成功打造無量藥谷、無量山櫻花谷的基礎上,抓住榮獲雲南省“一縣一業”示範縣、雲南省茶葉産業重點幫扶縣的重大機遇期,圍繞打造“綠色食品牌”、基地建設、品質提升、龍頭培育、科技投入、茶旅融合等方面,以藏茶于生態、藏茶於民、藏茶于山為核心,全力推進“無量山藏茶谷”建設,推動茶文旅融合發展。
無量山藏茶谷的“藏”來自業界,懂茶的人認為,收藏茶是一項時間藝術,與溫度、濕度、光線都有關係。無量山藏茶谷,是藏茶絕佳之地,其中雲南南澗茶廠有200噸的存量。
愛茶的人踏上尋訪無量山茶源地的旅程時,“藏”的另一層深意才其義自見。盤山公路上,瀾滄江的江霧氤氳山谷,茶園藏在重重密林之中,一片森林一片茶,訪茶之路亦是一場歲月之旅。
南澗縣是雲南茶樹原産地之一,縣域內分佈著3萬餘株古茶樹,是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産。無量山古茶園保護綜合開發建設項目的實施,有助於摸清茶樹資源、對古樹進行保護和利用,打造萬畝綠色有機茶園、萬棵古茶樹的無量山藏茶谷。
從南澗縣城一路南下至公郎鎮,祥臨路的西側延伸出一條38公里的觀光環線,這條公路是孕育茶旅新經濟的臍帶。南澗縣啟動無量山藏茶谷建設以來,公郎鎮利用路網建設資金,建成了這條連接羅伯克、黑龍潭、楊梅嶺等多個茶場的萬畝茶園觀光路,並不斷對其進行改造提升,打造了3處標誌性觀景平臺。
今年以來,南澗縣著手把這條産業路打造成美麗公路,大理州交通運輸局到無量山藏茶谷片區調研,提出結合南澗的田園風光、茶園風光、家園風光提升公路,植入農耕文化和茶馬古道文化的旅遊概念,按照旅遊景區標準進行統一標識。以“美麗公路”帶動“美麗經濟”,拓展農村公路與“三谷”旅遊區的關聯,讓各族群眾吃上旅遊觀光飯。
南澗縣位於大理、臨滄、普洱三州市交界處,歷史上是茶馬古道南支線的重要通道,匯集民族文化景觀。南澗縣按照“一主帶三副,六區連一環”的發展格局,圍繞“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打造,加快推進無量山藏茶谷旅遊體驗區建設,按照修舊如舊模式改建茶文化體驗民宿,打造精品半山民宿酒店,實施古法茶製作及茶品體驗坊、標誌性觀景平臺、自駕車營地等茶旅融合項目。依託獨特的高山生態茶資源優勢,著力打造集觀茶、採茶、制茶、品茶和遊玩、採摘、民宿、休閒于一體的精品休閒旅遊體驗線路,使未來的遊客到南澗不止能轉茶山,還能體驗全域旅遊、進行短期旅居。
冬季觀霧,夏季飲茶。無量山藏茶谷東臨櫻花谷、無量藥谷、鳳凰山的候鳥遷徙觀測站,南邊有國際河流瀾滄江的兩大水電站:小灣水電站和漫灣水電站。隨著大臨鐵路小灣東站的開通運營,瀾滄江沿岸區域協同開發旅遊,便利的交通將會吸引更多的旅客來到南澗,雲上小灣、霧鎖茶山、無量秘境等無量山生態旅遊資源也將逐漸走進旅遊愛好者的視野。
作為茶馬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南澗茶沿著千年茶馬古道去到西藏,還運送到東南亞國家。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及中華文化傳播的紐帶。2008年,由南澗縣鳳凰沱茶廠研發製作的“鑫鳳凰”普洱茶系列,成為北京奧運會指定收藏紀念茶。凈含量56克的民族團結進步“團茶”,寓意中華民族一家“共品一杯茶”,不僅拓展了茶葉在交流互鑒中的功能作用,而且在悠悠茶馬古道上,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中華文化符號。(雲南日報記者 段蘇航 秦蒙琳 通訊員 白家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