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第五屆昆明市“市民河長”啟動招募
2022-07-12 09:39:35來源:昆明日報編輯:張科責編:李金秋

  為助力昆明市深化滇池流域河(湖)長制工作,激發全市廣大群眾、民間力量愛滇池、護河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力促滇池治理社會共治,進一步推進滇池保護志願服務制度化、品牌化、專業化,昆明市滇池流域河長制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滇池流域河長辦”)、昆明報業傳媒集團將攜手舉辦第五屆“保護母親湖——‘市民河長’在行動”系列活動,誠征熱愛昆明、熱心環保公益事業、關心滇池及河道保護的單位、團隊或社會人士擔任昆明市“市民河長”,感受、見證河道整治帶來的變化,並對保護治理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此次招募“市民河長”的河道為盤龍江、洛龍河、大觀河、新運糧河、冷水河、牧羊河、金汁河、枧槽河、金家河、正大河、海口河(螳螂川西山段)、南衝河、烏龍河、大清河(含明通河)、老寶象河、五甲寶象河、六甲寶象河、東大河、中河(護城河)、大河(淤泥河)、白魚河、採蓮河(含太家河)、船房河、西壩河、柴河、茨巷河、廣普大溝、海河(含東白沙河)、新寶象河、馬料河、老運糧河、蝦壩河、姚安河、小清河、撈漁河(含梁王河)、古城河。

  “市民河長”是加強河長制社會監督的具體舉措和有益實踐,須在“昆明志願者網”完成註冊,並按照就近就便原則,與河道屬地建立聯繫,定期報到,每月至少開展1次集中巡查,日常不定期開展河道巡查。在巡查河道過程中,“市民河長”可以通過“網格滇池志願者”微信平臺舉報,及時監督反映發現的問題,可向周邊居民發放調查問卷。“市民河長”每年末向市滇池流域河長辦報送年度活動總結,一年內未組織開展河湖保護相關活動或提交有關河湖治理保護意見建議的將自動退出。活動全程須遵守文明、環保行為規範。

  需要注意的是,昆明市“市民河長”是志願者,無報酬。市滇池流域河長辦、流域各區河長辦對成績突出的優秀“市民河長”予以通報表彰獎勵,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積極營造全社會參與河湖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單位、團隊報名需下載第五屆昆明市“市民河長”報名錶(團隊),填寫完成後加蓋公章提交;個人報名需下載第五屆昆明市“市民河長”報名錶(個人),填寫完成後簽名提交。第五屆昆明市“市民河長”報名錶(團隊)、第五屆昆明市“市民河長”報名錶(個人)可登錄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官方網站http://dgj.km.gov.cn/c/2022-07-11/4444951.shtml下載。

  第五屆昆明市“市民河長”任期為3年(2022年—2024年),招募期為2022年7月12日-7月22日。(昆明日報記者 孫瀟報道)

  新聞連結

  “市民河長”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辦四屆

  2009年、2013年、2016年至2018年、2019年至2021年,市滇池流域河長辦攜手昆明報業傳媒集團已成功舉辦四屆“保護母親湖——‘市民河長’在行動”系列活動。

  以往四屆“市民河長”活動通過廣泛動員、公開徵集,發動熱愛昆明、熱愛滇池、熱心環保、關心滇池保護治理的單位、團隊或社會人士報名擔任“市民河長”,共同見證入滇河道所發生的變化,並志願參與河道巡查及滇池保護活動,部分“市民河長”還受邀與市級河長、市級相關部門共同巡河,向昆明市委、市政府就滇池治理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保護母親湖——‘市民河長’在行動”活動還建立制度明確“市民河長”的工作職責和義務、工作範圍,使之規範化、常態化,並建立定期巡河機制和“市民河長”舉報及受理、辦理機制。截至目前,“網格滇池志願者”微信平臺共接到“市民河長”及熱心市民上報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案件2762件。

  以往四屆活動期間,共有5000余人次集中參與“市民河長”活動,開展了巡查盤龍江、寶象河健走、航拍南滇池國家濕地、撈漁河濕地撿拾垃圾、“我眼中的母親湖”現場畫滇池等數十場志願服務活動,不少“市民河長”團隊以及個人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對於成績突出的優秀“市民河長”,活動主辦方都予以通報表彰獎勵,並推薦參加雲南省“尋找最美河湖衛士”等評選活動,大力宣傳先進典型。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雲南日報、雲南廣播電視臺、春城晚報等中央、省、市媒體紛紛對活動進行報道,還有很多市民看到新聞報道後,致電活動主辦方諮詢活動報名、開展情況。通過媒體集中宣傳,不少昆明市民牢固樹立了愛護河道、保護母親湖的文明意識。(昆明日報記者 孫瀟報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