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遊雲南”平臺服務遊客超2.1億人次
2022-07-13 10:05:42來源:昆明日報編輯:張科責編:李金秋

  原標題:答好文旅發展“雲南卷”

  7月12日,記者從雲南文化旅遊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近年來,雲南統籌精準疫情防控和文旅業恢復發展,把文化和旅遊工作放在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高度,全省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本次新聞發佈會是2022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以下簡稱“旅交會”)系列新聞發佈會的首場。據悉,6場系列新聞發佈會將全面推介、展示雲南文化旅遊和本屆旅交會相關情況。

  政策紅利從“紙面”到“地面”

  2020年以來,雲南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文化旅遊業恢復發展,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民生、保就業。2020年,雲南出臺《雲南省支持文旅産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轉型發展若干措施》。2022年,雲南在全國率先出臺《雲南省關於文旅行業的紓困幫扶措施》《關於統籌精準疫情防控加快旅遊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文旅市場主體活力的指導意見》,支持全省文旅行業穩崗就業、紓困解難。

  目前,雲南已安排旅遊高品質發展資金10億元、項目前期工作經費5000萬元、地方政府專項債12.44億元,支持文旅産業發展;認定執行政府指導價、參與降價促銷活動的A級景區71家;全國首創的隔離險、退團險實施近3個月,已有67人享受退團險賠付,44人享受隔離險賠付;制定文旅企業新增流動貸款貼息、包機包專列獎補、引客入滇獎勵補助、旅行社集團化獎勵補助、重大文旅項目投資獎勵補助等多項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促進文化旅遊業恢復。

  接下來,雲南將儘快落實落地紓困幫扶和恢復發展政策措施,堅持戰疫情、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用好用足紓困扶持政策,最大化、最優化釋放政策紅利。

  一流資源變一流産品

  憑藉生態環境、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和宜人氣候,近年來,雲南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一流的文旅資源變為一流的文旅産品。

  目前,雲南以高品質酒店、精品民宿為抓手,高標準打造3200公里的“8”字形大滇西旅遊環線。深入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全域旅遊發展,創建9個5A級景區、4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5個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6個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試點)城市、5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30余個文旅融合示範景區、30余個文旅融合示範小鎮、60余個文旅融合示範村,打造昆明老街、畹町邊境風情街等多條文化旅遊特色街區,並推出10條精品非遺體驗線路、5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60條紅色旅遊線路。經過多年精心培育,康養度假、戶外運動、娛樂演藝、研學旅行、自駕露營等旅遊新業態、新産品不斷涌現,“吃住行遊購娛”産業鏈不斷完善,雲南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吸引力日益增強。

  接下來,雲南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重構文化旅遊業發展新格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圍繞雲南鄉村振興“百千萬”示範工程,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旅遊示範項目,推進鄉村振興。

  持續推進“文化潤滇”行動

  《農民院士》《張桂梅》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在全國産生較大影響;雲南省新劇目展演、雲南省花燈滇劇藝術周等,讓群眾享受本土文化大餐……近年來,雲南文化建設持續繁榮發展,不僅文藝創作成果豐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逐步完善。目前,雲南已實現省、州、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全覆蓋,並向自然村延伸,有效提升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準。雲南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成效顯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2022年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項目;創建2個國家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4家傳承人企業被列入國家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7項,公佈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41項、省級民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85個。

  接下來,雲南將持續推進“文化潤滇”行動。加強文藝精品創作,設立雲南藝術基金,推出更多文藝精品;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支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改革發展;加大公共服務補短板力度,推進“三館一站一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與利用,全力推動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雲南段)建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及活化利用。

  目前,雲南旅遊正走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品質發展道路上。雲南將以旅交會為契機,加快打造國際康養旅遊示範區,推動雲南成為人人嚮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努力使雲南文化旅遊發展成為引領全國文化旅遊業發展創新的一面旗幟。(昆明日報 首席記者 李思凡報道)

  相關

  “遊雲南”平臺服務遊客超2.1億人次

   2022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主題為“智慧創新 共啟未來——服務旅遊業高品質發展”。近年來,雲南在智慧旅遊創新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來自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遊雲南”平臺已服務遊客超2.1億人次,“遊雲南”App下載量超過3600萬次。

  2017年以來,雲南深入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遊、提升品質”旅遊革命“三部曲”,在全國開創性地推出“一機遊”模式並打造“一部手機遊雲南”全域旅遊智慧平臺。目前,“一部手機遊雲南”在實時景區直播數、在線導遊導覽服務、旅遊投訴處置體系、30天無理由退貨機制等8個方面,已成為全國智慧旅遊的標杆。以旅遊投訴、退貨為例,雲南旅遊投訴的平均辦結時間從12天縮短到2小時18分;雲南旅遊投訴量從2017年的全國第6位下降至目前的第25位;旅遊退貨金額近3億元,遊客滿意率達99.63%。

  著眼于旅遊高品質發展和“數字雲南”建設的需要,雲南將繼續推進智慧旅遊創新發展。雲南不僅將建設在全國具有領先水準、引領示範作用的文旅行業大數據中心,還將以遊客需求為導向,深入推進“一部手機遊雲南”架構優化、要素資源優化和管理服務水準提升;在實現全省A級景區4G網絡全覆蓋,4A級以上景區5G網絡全覆蓋的基礎上,年內計劃實現3A級景區5G網絡全覆蓋,並探索基於5G、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佈局建設一批智慧化景區、度假區、小鎮、鄉村、酒店和交通設施等,打造全國智慧旅遊景區樣板。(昆明日報 首席記者李思凡報道)

  雲南建設全國最大考古體驗館

  7月12日,記者從雲南文化旅遊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獲悉,目前,雲南考古體驗館正在建設中。建成後,該館將成為全國最大的考古體驗館。

  雲南是文物大省、文化遺産大省。截至目前,雲南有不可移動文物點14704處,認定公佈四級文物保護單位5019項,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0項(居全國第12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89項。全省國有收藏機構有文物藏品42萬件套、78萬多單件,其中一級文物860件、二級文物2109件、三級文物18290件。

  近年來,雲南一手抓保護管理、一手抓活化利用,推動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成為雲南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十三五”以來,雲南投入文物保護資金9.14億元,實施省級及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工程300多項。

  為推進文物合理利用、活化利用,雲南啟動博物館群建設計劃,推動博物館集群、博物館群落建設。“十三五”期間,全省有備案博物館、紀念館161個,較“十二五”末新增53個。目前,雲南正在推動博物館數字化、智慧化建設,依託“一部手機遊雲南”建成的雲南博物館數字開放平臺,已實現131家博物館展覽和重點文物藏品在線展示。

  雲南加速文物和旅遊融合發展。目前,正在推動的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雲南段)建設,已投入資金2.2億多元;實施文物保護和展示項目10個、公園建設項目8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雲南段)建設正在開展文物資源調查和保護建設規劃編制準備;省文化和旅遊廳已成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工作專班。(昆明日報 首席記者 李思凡報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