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雲南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雲南自貿區
雲南省兩會新聞發佈會介紹雲南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2023-01-16 09:07:11來源:雲南日報編輯:張科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省兩會新聞發佈會介紹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2022極不平凡 2023充滿希望

  1月15日,雲南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召開了省兩會經濟社會發展主題新聞發佈會。副省長、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岳修虎,省財政廳、省工信廳、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負責同志介紹了我省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2023年工作重點。

  回顧2022

  發展品質穩步提升

  2022年是極不平凡、極為艱難的一年,也是難中求進、幹中求進、變中求進、穩中求進的一年。我省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産業發展、營商環境和市場主體倍增、進出口、強邊固防、民生保障等領域取得明顯進展,全省就業穩、物價穩、民生穩、人心穩、社會大局穩,重點領域發生了一系列方向性趨勢性積極變化,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品質穩步提升。

  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省委、省政府年初即出臺實施“穩增長32條”和30余項重點領域穩增長政策,在國家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接續政策出臺後,迅速制定出臺我省“48+17”的貫徹落實措施,打出穩增長政策“組合拳”。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3.8%、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排全國第12位。

  投資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5%,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投資結構明顯優化,主要表現在産業投資(不含房地産業)增長44%左右,佔比突破40%,超過房地産和交通投資之和。工業投資增長近50%,創歷史新高。

  産業發展質效顯著提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態勢強勁,凈增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983戶。全年新開工新能源裝機超過2000萬千瓦。綠色鋁、綠色硅、新能源電池産值分別增長36.6%、130.9%、406.5%,工業特別是綠色製造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

  市場主體活力顯著增強。全省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實有市場主體達到491萬戶、增長19.5%、居全國前列,其中凈增企業16.56萬戶、“四上”企業2100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戶,在滇世界500強企業達134家,實有企業數和年度新登記市場主體數均破百萬,市場主體呈現量質齊升。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力度明顯加大。建立燃煤發電電能量市場、在全國率先設立調節容量市場,用創新舉措解決了煤電發展的“老大難”問題。搶抓中老鐵路通車重大機遇,實施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樞紐建設、沿線産業開發、市場主體培育“四大行動”,一年來累計發送旅客超過了900萬人次、運輸貨物1300多萬噸。創新實施昆明託管磨憨,形成中老鐵路沿線“兩頭”帶“中間”聯動發展新格局。

  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加力。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抓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步伐加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序推進,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治取得決定性成效,九大高原湖泊“兩線三區”重新劃定,地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排名全國第1位。亞洲象、哀牢山、香格里拉、高黎貢山納入國家公園創建佈局,COP15第二階段會議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城鄉綠化美化行動掀起熱潮。

  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精準幫扶61.6萬人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年人均純收入7000元以下脫貧戶已基本消除;實施鄉村振興“百千萬”示範工程,建成示範鄉鎮16個、精品村203個、美麗村莊1638個;“強省會”和曲靖副中心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啟動健康、美麗、文明、智慧、幸福“五個縣城”建設,新創建20個“美麗縣城”;統籌省級資金134.7億元支持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

  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出臺實施系列穩就業政策措施,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1%左右。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11所,建成投用普通高中129所。滇南、曲靖、滇東北等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部分專科建成投運。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8000戶,失能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實現縣級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8連漲”,工傷保險長期待遇實現“17連漲”,基本醫療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07億元、惠及633.9萬人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左右,物價保持總體穩定。

  展望2023

  堅定信心幹出新成效

  新征程的號角已然吹響,新畫卷正次第鋪開。2023年,我省確定了全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左右的目標,將多點發力推動雲南高品質跨越式發展取得新成績。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推進投融資體制創新,抓好重點領域投資,力爭固定資産投資增長9%左右,年度完成投資躍上2萬億元大臺階。

  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深入推進綠色能源和綠色製造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文旅康養産業,加快發展新材料産業,著力打造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

  全面振興園區經濟。推動15個國家級開發區“一園一業”高品質發展,支持安寧、昭陽、沾益、祿豐、瀘西、硯山、祥雲等7個首批重點省級開發區跨越式發展,全力打造千億級園區。圍繞堅果、橡膠、咖啡等優勢産業,高水準謀劃打造特色優勢園區。加大園區建設投入力度,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力爭2023年開發區工業總産值增長20%以上,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00戶左右,營業收入超千億元開發區達7家。

  加快推進“一通道三口岸”建設。大力發展通道經濟、口岸經濟,制定實施大通道大物流大貿易大産業聯動發展三年行動、口岸建設三年行動。持續深化區域合作特別是滇滬合作,發展“飛地經濟”,建設跨省合作産業園。

  優化發展環境。縱深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支持企業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培育建設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生物種業、綠色鋁基材料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我省還將大力推進綠美雲南建設,培育“綠美+”經濟。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設施農業。分類優化區域經濟佈局,加快滇中城市群高品質發展,推進區域中心城市提質發展,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沿邊地區加快發展。同時,通過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公共服務水準等方式不斷提升城鎮承載力吸引力競爭力。

  在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方面,我省將突出抓好穩就業,實施就業服務品質提升工程,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支持市場主體穩崗擴崗,開展新一輪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百日行動”和“收入增百計劃”。同時,做好提升居民收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以及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等工作。(記者 郎晶晶 楊抒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