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築牢綠色屏障 守護一江碧水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近8年來,雲南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扛牢“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持續改善和鞏固生態環境品質,堅決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綠色轉型,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確保一江碧水出雲南,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高品質發展貢獻雲南力量。
嚴格制度 扛牢上游責任
長江經濟帶橫跨11個省市,養育了全國超過4成的人口,承載著超過4成的經濟總量。長江上游河段金沙江綿延1560公里,流經雲南7個州(市),生態地位和區位條件突出,肩負使命重大。
從長遠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平衡好生態與發展的關係,是作為上游省份的雲南必須交出的答卷。
多年來,雲南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高位推動、科學謀劃長江經濟帶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保制度,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修復,以生態環保之實促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之穩。
從省級層面成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高規格推動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研究出臺我省“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制定“八大行動”實施方案、共抓大保護指導意見、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等;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堅決把最需要管住的岸線、河段、區域管住,禁止産能嚴重過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環境風險突出的産業轉移輸入。
以問題為導向,深入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修復,全力守好生態底線。截至目前,國家歷年移交我省的88個生態環境問題已整改完成72個,全省累計自查發現問題302個,已完成整改282個;紮實推進長江十年禁漁,通過建設智慧監控系統、設立監測點位、組建協助巡護隊伍,嚴厲打擊整治違法捕撈、轉運、銷售等行為;全面打響“湖泊革命”攻堅戰,由省委常委擔任九大高原湖泊省級湖長,出臺“一湖一策”方案,採取退、減、調、治、管五大措施,生態保護核心區面積增加到之前的2.8倍,保護治理工作實現了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聯治的轉變。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産業發展孕育了豐沃土壤,更為經濟騰飛增添了綠色動力。
當前,我省正圍繞“3815”戰略發展目標,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力推進産業綠色轉型升級,綠色硅鋁、光伏、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産業快速發展,綠色能源與綠色製造融合步伐加快,粗鋼等高耗能企業産能清理整頓持續推進。同時,加快創新型雲南建設,支持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等科技創新,共培育綠色低碳領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8戶。以普洱、澄江、水富、屏邊為試點,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啟動撫仙湖流域、杞麓湖流域、綠春縣、西疇縣生態産品核算試點,努力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通道。
一項項制度的出臺,搭建起雲南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四梁八柱”;一次次重拳出擊,“老大難”問題逐一破解,先污染後治理的觀念逐漸轉變;一個個項目落地,保護與發展互促共進,生態財富轉化為經濟財富之路越走越寬。
共治共享 以大保護推動大發展
發源於昭通市鎮雄縣的赤水河,流經雲貴川3省4市16個縣(市、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長江上游眾多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生態意義重要、經濟價值巨大。
保護赤水河,是雲貴川3省的共同目標。近年來,雲南制定出臺了赤水河流域(雲南段)保護治理和高品質發展規劃,制定細化年度工作方案,從制度層面為赤水河保駕護航;每年以新建10個重點項目,鞏固提升10個重點項目實施“雙十”工程,盯住治污不放鬆,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全流域提升人居環境,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産業發展,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要求,努力將赤水河打造成為長江上游最美生態河流、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典範、流域內綠色高品質發展先行示範區。
經過不懈努力,赤水河流域(雲南段)干支流自然流態全面恢復,生態環境品質整體提升,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魚種類從2020年的36種增加到如今的42種,保護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生態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必須以系統思維從全局謀劃,形成共抓大保護的合力,才能在聯動共建中實現發展共榮共享。
為守護好一江碧水,雲南與重慶、四川、貴州3省市建立了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在推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旅遊宣傳推廣協作等重點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雲南、四川兩省開展聯合巡湖、協商推進共抓瀘沽湖保護治理,率先建立跨省湖泊湖長高層次議事協調平臺,實現“瀘沽湖水質穩定保持I類”的共治目標。不斷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已開展省內橫向生態補償7次,與貴州、四川簽訂第二輪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協議,為持續推動赤水河流域保護提供後續資金支持。雲南、四川加強跨省聯動執法,共同查處金沙江、瀘沽湖生態環境違法問題,與四川、貴州、廣西、西藏4省區協調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共同處置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
當前,長江經濟帶發展活力迸發,正在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動脈,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主力軍。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雲南將繼續保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定力,以時不我待的奮鬥精神和責任擔當,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作出雲南貢獻。(記者 段曉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