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昌:建好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
近日,記者在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下二壩村的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建設現場看到,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機械正開足馬力平整土地、開挖溝渠、推平地壟……成片平整的農田初見雛形。
“通過田間管網建設和地塊平整把‘碎田變整田,小田變大田’,既增加了土地種植面積,又便於機械化作業,還節約種植成本。”下二壩村黨支部副書記張盼説。
近年來,永昌縣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打造了一批集中連片、設施完善、水利配套完備的高效農田,改善農田灌溉耕作條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永昌縣新城子鎮,高位蓄水池和塘壩的建設與平田整地同步開展。在新城子鎮劉克莊村蓄水池項目建設現場,呈兩級佈局的蓄水池壩體已成型,池底蓄起一汪清水。
“劉克莊高標準農田蓄水池可蓄水3萬立方米,覆蓋種植面積1300畝,同時配套建設了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林工程及智慧化灌溉設施,遙控操作就能輕鬆澆地。”劉克莊村黨總支副書記王澤俊説。
永昌縣堅持“監管規範化、應用智慧化、經營規模化”,依託農業建設項目管理平臺和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系統,將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信息全部上圖入庫,建成高標準農田“一張圖”,實現位置明確、地類正確、面積準確、權屬清晰。目前,自動化服務已覆蓋近70萬畝高標準農田,實現了灌溉、施肥、打藥全程智慧化;同時,將農田、農藝、農技、農機、智慧等生産要素融合,實現了“人防+技防”雙重監管,助力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
高標準農田“三分建、七分管”。永昌縣搶抓春播前、夏收後、秋收後三個農田建設“黃金期”,以田塊“小並大”整治和地力提升為主,全面配套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生態保護等措施,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增強防災抗災減災能力。
2024年,永昌縣共建設高標準農田25.5萬畝,涉及全縣9個鄉鎮46個村。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9.98萬畝,佔全縣常年耕地面積的74.05%。
“田成方、路成網、渠暢通、地平整”的高標準農田,為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帶動全縣飛防植保、農機保障、農資購銷等農業生産主體達到567家,託管服務面積近60萬畝,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3.3%、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72%以上。
如今,走在永昌的廣袤沃土上,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一望無際的大條田、一條條平坦寬闊的車行路、一道道筆直密集的滴灌帶,這些,共同托起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