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天水市清水縣堅持開門搞教育,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組織廣大黨員幹部開好門、聽民聲、辦好事,推動黨員幹部作風轉變與解決民生實事同頻共振,讓民生服務更有溫度、群眾幸福更有質感。
開門教育,首要在於敞開大門、暢通渠道。清水縣線上線下融合發力,確保群眾心聲順暢表達,及時回應。
在縣信訪局接待窗口,現場秩序井然,工作人員耐心傾聽來訪訴求,快速記錄、分類流轉,通過高效的工作流程讓群眾感受踏實。
清水縣信訪局群眾來訪接待中心
“我們充分發揮信訪部門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依託信訪反映和12345熱線平臺,暢通信、訪、網、電等渠道,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持續改優作風、改進工作,提升服務效能,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清水縣信訪局副局長紀春林介紹,“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共接待群眾來訪131批585人次,受理辦理信訪事項176件,辦理12345熱線工單2585件。”
與此同時,中共清水縣委社會工作部精心打造的線上民意徵集平臺,正成為廣納民智的新渠道。登錄平臺,“民意徵集”“個人訴求”“相關答覆”等欄目清晰醒目,居民動動手指即可隨時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清水民聲線上民意徵集平臺
“我們把人民意見徵集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線上搭建‘清水民聲’平臺,開闢‘金點子’徵集專區和‘碼上辦’直報平臺;線下依託黨群服務中心、信訪接待點等陣地,累計徵集人民意見126條,對合理訴求協調解決、閉環處理。”清水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孫建斌表示,“同時,我們還發動轄區251名網格員走訪,化解矛盾糾紛32起,努力讓‘金點子’坐上‘直通車’,變‘群眾呼聲’為‘幸福掌聲’。”
暢通的民意,指引著行動的方向。在新城鄉,一條承載鄉親多年期盼的嶄新柏油路正在加速延伸。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水泥穩定砂礫基層施工,一派繁忙景象。
施工現場
“X514”黃門至百家(新城段)三級公路改建項目總投資3851萬元,起點位於永清鎮李崖村,終點至新城鄉閆川村,新建三級公路26公里,路基寬7.5米,路面寬6.5米,配套完善排水、照明、交通標識等設施。目前正進行加寬段施工,預計10月底完成瀝青路面鋪設和安防工程。
“以前村裏的路窄,去縣城的路顛簸,出行不便。上個月我們村的路硬化拓寬了,好走多了。村外通縣城的三級公路也在加寬修柏油路,以後出行更安全方便了!”新城鄉四合村村民呂文科高興地説。
農村公路連民心、係民生。清水縣將交通項目作為重點民生工程推進,爭資立項,大力實施“X514”公路改建項目,同時完善村莊道路硬化,為改善出行環境、助推鄉村振興鋪就“快車道”。腳下延伸的不僅是道路,更是連接民心、通向富裕的希望,生動詮釋著“開門教育”推動幹部聚焦民盼、實幹回應關切。
平整的道路
當發展瓶頸被突破,群眾對高效便捷服務的期待更深切。在清水縣政務服務中心,引導標識清晰,綜合受理窗口前群眾有序排隊,工作人員熟練核驗材料、錄入信息,服務高效專業。
“以前辦事來回跑,比較麻煩,還不一定一天辦完。今天過來辦業務,前臺服務態度好、效率高,當天來當天辦完,十分滿意!”清水縣金果果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建國深有感觸。
這便捷體驗是清水縣政務服務中心深化“開門教育”、優化服務的成果。針對“多頭跑”“耗時長”痛點,縣政務服務中心以“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為核心,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抓手,全面優化流程,推行“一窗受理、分類審批、統一齣件”模式,推出“水電氣暖一次性報裝”“幫辦代辦”等服務,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專解難題,常態化開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解難題”活動。2025年以來重點推進適老化改造、以舊換新等14個事項,上線2項、辦件827件,平均效率提升50%以上,讓服務跑出“加速度”,傳遞“心溫度”。
“開門教育”的成效,既要體現在破解發展瓶頸的“大手筆”,更要落腳于解決群眾身邊“小煩惱”的細微處。清水縣推動力量下沉、服務前移,活躍在社區(村)一線的網格員,變被動響應為主動治理,成為感知民情、化解民憂的“神經末梢”。
走進毓秀嘉園小區,社區網格員在庭院與居民交流,逐戶走訪傾聽心聲,詳細記錄問題,並現場聯繫物業管家約定聯合查看。民情日誌上,不僅記錄著房屋滲漏、垃圾清運、停車管理等訴求,更精準識別出物業費透明、維修效率等共性矛盾根源。
網格員在小區徵集意見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為行動不便老黨員送學上門,讓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更突出。通過網格員入戶走訪,排查化解居民身邊矛盾糾紛48起,維護了社區和諧穩定,一批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決,用心用情用力繪就社區安居、樂居、宜業的幸福圖景。”清水縣永清鎮東關社區黨委書記雷秀麗介紹。
網格員們變“坐等上門”為“主動巡訪、敲門問需”,足跡遍佈城鄉。從代繳代辦、關愛“一老一小一困”,到調解糾紛、排查隱患,再到收集訴求、協調職能部門現場交辦,他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務群眾,將黨和政府的關懷精準送達千家萬戶,讓“開門教育”的暖流浸潤城鄉每個角落。
從廣開的意見渠道,到火熱的實幹現場;從高效的政務窗口,再到穿街走巷的網格身影——清水縣以“開門教育”為實踐,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轉化為提升治理效能、增進民生福祉的澎湃暖流,浸潤城鄉。
作風建設未有窮期,為民服務永無止境。清水縣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務實的行動,奮力書寫民意暢通、發展提速、民心溫暖的時代新篇。(文/圖 牛啟坤 王永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