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尋韻田園 共賞民樂 | 民樂:科技賦能“小土豆” 種出鄉村振興“大未來”
2025-08-04 17:51:5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薛陽

  近日,“尋韻田園 共賞民樂”2025“百家媒體看民樂”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民樂縣馬鈴薯原原種繁育基地。在集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集華農業”)的培育大棚內,採訪團觀察組培苗的生長狀態,見證自動化生産線將飽滿的原原種打包出庫,親身感受這顆“土疙瘩”在科技加持下的蛻變活力——這場行程不僅是一次産業探訪,更是對民樂農業現代化轉型的深度解碼。

張掖民樂:科技賦能“小土豆” 種出鄉村振興“大未來”_fororder_11

民樂縣馬鈴薯原原種繁育基地 攝影 趙秀娟

張掖民樂:科技賦能“小土豆” 種出鄉村振興“大未來”_fororder_1

馬鈴薯培育大棚 攝影 趙秀娟

  作為採訪行程的重要一站,馬鈴薯産業的蝶變堪稱民樂農業高品質發展的生動注腳。在種業“晶片”攻堅中,民樂縣以品種培育為核心,推動集華、鼎豐等4家企業組建馬鈴薯産業聯盟,攜手科研院所攻克技術難關,累計申報專利14項,成功培育出“甘農薯7號”等多個優質新品種。其中,集華農業建成的全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脫毒苗組培及原原種繁育基地,年培育脫毒苗4000萬株、原原種6000萬粒,從根源上破解了病毒感染導致的産量品質瓶頸,年供優質種薯1萬噸,可滿足3萬畝以上商品薯用種需求。基地內的全自動繁育系統,實現從育苗到收穫的全程智慧化管控,讓“金豆豆”的産出既高效又穩定。

張掖民樂:科技賦能“小土豆” 種出鄉村振興“大未來”_fororder_2

脫毒苗培育 攝影 趙秀娟

  科技賦能的觸角延伸至種植全鏈條。在集華農業2.6萬畝種植基地裏,複式智慧農機具往來穿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96%,6.54萬畝智慧精準作業區每畝可節約勞動力10至16人,昔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場景,已被現代化農機的轟鳴聲取代。目前,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年産量超50萬噸,加工能力突破30萬噸,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業支柱産業。集華農業憑藉規模化種植與加工優勢,年産優質種薯1萬噸、加工薯2萬噸及其他作物8000多噸,連續數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元,為産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張掖民樂:科技賦能“小土豆” 種出鄉村振興“大未來”

馬鈴薯分揀作業 攝影 趙秀娟

  産業升級的紅利正源源不斷惠及農戶。六壩鎮的田間地頭,“科技芯”馬鈴薯讓每畝地增收超千元;集華農業通過土地流轉、吸納137名村民穩定就業等方式,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實現“務工增收兩不誤”。從昔日農戶自種自食的普通作物,到如今高標準繁育基地遍地開花;從分散粗放的傳統種植,到全程機械化、智慧化的集約生産;從單一初級産品售賣,到精深加工品覆蓋全國、走向國際——民樂馬鈴薯産業的轉型升級,不僅築牢了鄉村振興的産業根基,更繪就出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鮮活圖景,讓“小土豆”真正種出了“大未來”。(文 海悅 魏婷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