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票秒空、夜市爆滿、景區客流暴漲,湘超揭幕戰撬動4.4億元經濟效益 一場球,4億消費|“星耀‘湘超’”專欄
40877名觀眾涌入會場為開幕式助威。
官方搭臺,民眾唱主角,這場“破圈”的群眾體育賽事所引發的長尾效應不可限量。 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啟晴攝
9月7日晚在賀龍體育中心舉行的湖南省足球聯賽(湘超聯賽)開幕式暨揭幕戰不僅讓球迷們熱血沸騰,更為湖南體育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經初步估算,7日賽事當天,外地遊客在長沙“買買買”,催生4.4億元經濟消費,其中餐飲進賬2.1億元,住宿收入1.6億元,交通方面也斬獲0.7億元,數據相當亮眼。
湘超熱度爆棚,點燃全民足球激情
“湘超”相關話題在各大社交平臺持續霸屏:抖音上,短視頻播放量累計高達2.5億次;小紅書裏,筆記瀏覽量突破150萬篇;微博平臺話題閱讀量更是強勢突破600萬,大家圍繞比賽熱烈討論。賽事口號“湘超湘味 湘當韻味”在大街小巷傳唱,比賽戰報“長沙2:0婁底”以及現場觀眾人數“40877 人”等信息,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辣味湘超”“霸得蠻”等充滿湖湘特色的熱梗,也被網友們挂在嘴邊,津津樂道,仿佛這些熱梗成了大家交流時的獨特密碼。
當天19時賀龍體育中心達到客流頂峰,超四成觀眾現場駐留時長在2小時以上。從觀眾來源看,長沙本地觀眾佔比82.6%,構成了現場助威的主力軍;省內其他市觀眾佔比10.1%,其中婁底市觀眾佔省內其他市觀眾的32.5%;省外觀眾佔比7.3%,主要來自廣東省(佔比43.9%),其次為上海市、北京市,分別佔比13.8%、12.1%,高呼“湘贛一家親”的“贛超”球迷佔比10.4%,跨越地域,為足球相聚。本地觀眾中,天心區觀眾佔比38.3%;現場觀眾男女比例約為6:4,30歲—49歲群體是主力軍,男性以40歲—49歲群體佔比最高;女性觀眾則更年輕化,30歲—39歲群體佔比最高,展現出足球對年輕女性獨特的吸引力。
線上觀看的熱度同樣不容小覷,比賽期間共有194.5萬人在線觀看比賽,19時迎來觀看高峰。在線觀賽群體以男性及青中年群體為主,從地域分佈看,長沙本地觀眾為主要線上觀賽群體,佔比24.9%,常德觀眾則躋身線上觀賽群體第二位。線上線下的熱情相互交融,共同編織出一張龐大的足球熱愛網。
賽事聯動文旅,消費熱力持續飆升
據統計,湘超開幕式及前一天,長沙市共接待遊客244.0萬人次,環比上週末增長4.7%。其中長沙本市遊客佔比48.9%,省內其他市遊客佔40.6%;國內其他省遊客佔比10.5%。週末接待遊客達224萬人次,三成遊客選擇過夜。
長沙市的重點景區迎來51.8萬遊客:洋湖濕地景區遊客量達8.0萬人,後湖國際藝術園區和岳麓山—橘子洲旅遊區等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各景區還別出心裁地推出了與足球相關的特色活動,如主題展覽,將足球文化與藝術完美結合;戶外拓展,讓遊客在運動中感受足球魅力,豐富了遊客的旅遊體驗。商家也抓住了“觀賽+購物”的契機,商圈累計客流量達133.0萬人次,環比增長4.4%。五一廣場以41.6萬人次的客流量成為遊客購物、休閒娛樂的熱門首選。“觀賽+夜遊”同樣熱鬧非凡,夜市接待遊客量達21.5萬人次,四方坪夜市接待球迷遊客最多,夜市都進行了特色佈置,推出足球主題美食,為球迷和遊客帶來別樣的夜間體驗。
“賽事+旅遊”的杠桿效應,使得湘超聯賽開幕撬動了4.4億元經濟效益。文體融合助力經濟發展的功能進一步彰顯,體育賽事不再僅僅是賽場上的競技,更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體育賽事搭臺,湖湘經濟文化唱戲
開票僅1分鐘,長沙主場門票如同被搶購的熱門商品,瞬間售罄;不到半小時,主客場門票全部售空,湘超聯賽迅速成為最具人氣的地方性足球賽事之一。官方搭臺,民眾唱主角,這場“破圈”的群眾體育賽事所引發的長尾效應不可限量。
與以往類似體育賽事相比,湘超聯賽在拉動經濟方面優勢明顯,且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未來,借助賽事影響力,可進一步打造足球主題旅遊紀念品,讓遊客把足球記憶帶回家;開發足球文化體驗線路等,持續吸引遊客,促進文體旅産業的長期繁榮。例如,設計以湘超球隊為主題的鑰匙扣、玩偶等紀念品,開發包含參觀球隊訓練基地、與球員互動等環節的體驗線路。
湘超聯賽不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一次經濟發展的契機。它以足球賽事為載體,融合體育、文化、旅遊等多種元素,帶動了門票銷售、餐飲住宿、旅遊觀光等多個領域的消費,為湖南的經濟增長貢獻了力量。未來,隨著湘超聯賽的持續舉辦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有望進一步推動湖南體育産業的發展,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為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活力。(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湘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