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江華條碼 “速遞”全國
2025-11-06 16:09: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雨晴責編:王悅陽

  紙張方寸之間,在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已成為助力全國“線上買賣”的密碼:每5張快遞電子面單,大概率就有2張來自該縣。

  不沿邊、不靠海,工業基礎薄弱,一個位居湘粵桂交界處的山區縣,如何成就這樁生意,托起奔涌的“物流浪潮”?

  在江華,身邊便能找到答案——不求回報的“母親式”服務。

  火熱

  “紙”上馳騁全國

  湖南最南端,自高速出口剛駛入江華瑤族自治縣,道路兩側便集納著這座瑤都的工業力量,車來車往,串起江華和各地的聯繫。

  全國最大的快遞單生産基地便坐落於此。

快遞面單生産線 攝影 李芳森

  24小時不停歇,日均生成超過1億張快遞電子面單……臨近“雙十一”,江華九恒科技工業園(以下簡稱“九恒”)的生産線和消費者的線上購物一樣“火熱”。“多的時候,我們一個月就能賣出去十多億元的貨。”這樣的速度,九恒集團董事尹建平早已習以為常。

  “從發貨,到分揀運輸,最後配送到家,每一個環節的信息掃描和更新,都離不開它。”尹建平拿起一張快遞面單解釋道。“可以説,這是快遞物流裏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

  從需要手寫的多聯式快遞運單生産開始,九恒見證著電商行業快速成長壯大,也用紮實的技術反哺著行業的發展。

  “最初,快遞物流包裹用的是手寫面單,人力成本高,分揀效率低。”尹建平回憶,電子面單投入市場後,快遞公司可以通過使用自動分揀線識別電子面單,人力成本降低,分揀效率得以提高。

九恒生産的快遞電子面單 攝影 李芳森

  40%以上的市場份額使得快遞面單産品成了尹建平頗為自豪的一張名片,但九恒的佈局卻並不止於此。

  順著尹建平的視線看去,一側的展示櫃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電子面單、快遞封套、包裹袋、不幹膠標簽——這些從江華發往全國各大快遞公司的産品,正支撐著“雙十一”的物流高峰。

  “你在網上買一件商品,除了商品本身,其他配套物料可能都是我們生産的。”談及近年來産品開發的成果,尹建平的語氣中滿是自豪之情。

  憑藉著在快遞物流應用材料生産的鑽研,2024年九恒年産值超23億元。

  創新

  向價值鏈上游躍遷

  在線自動涂硅、自動翻轉、自動換卷、自動涂膠、一體複合……九恒78米的不幹膠新材料自動化生産線上,與超常的長度相對應的,是繁多的生産程式。

  “從原料到成品,全程無需人工直接操作。”尹建平的身後,龐大的設備正自動完成一系列複雜工序。“這是我們自主研發、具有知識産權的國內首創高速紙塑複合新材料生産線。”

  在尹建平列舉的數據中,得以窺見智慧生産線帶來的效果:最大運轉速度達每分鐘500米;單線單日産能可以達到100萬方;在滿負荷生産狀態下可實現5億元年産值。

  這條生産線,是九恒在江華的發展縮影。在這裡,“創新”是熱門詞。

智慧生産線 攝影 李芳森

  2015年,隨著九恒在江華的工廠生産步入正軌,快遞物流行業的大變革,也正悄然拉開序幕。

  電商包裹如洪流般湧來,對快遞面單的需求量呈井噴式增長。提升産能,成了企業穩站“潮頭”必須翻越的浪。同時,也對面單的電子化、物流體系的智慧化升級、新産品工藝和設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不突破,就會被淘汰。”在尹建平看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面對挑戰,九恒選擇迎難而上,堅持創新驅動。

待加工的原紙 攝影 李芳森

  從多層不幹膠、單層不幹膠到無底不幹膠,九恒持續發力,加大對新材料、新産品的技術研發力度,擴大産品下游應用領域。

  同樣,這張“紙”的生産也正被賦予更多的科技內涵:近3萬噸儲量的倉儲中心,依託先進的智慧倉儲系統與産線無縫銜接,只需一名值守人員,即可輕鬆管控所有物料的自動進出庫流程;建成全省首個印刷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從産品研發、生産、採購、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全流程數字化、智慧化管理……

  如今,手握42項專利與核心技術,九恒已穩穩站在行業“潮頭”,滾滾向前。

  貼心

  服務厚植産業沃土

  江華,對於九恒而言,不是第一站,卻是發展最為迅速的一站。

  將時間撥至2002年,其董事長沈雲立在廣州創辦九恒條碼有限公司,並逐步開拓華東、華北市場,陸續在天津、上海建立工廠。

  為順應沿海産業轉移大勢,2012年起,九恒開始計劃在內陸地區投資建廠。“當時納入考慮範圍的城市,提供給我們的地,滿足不了産業承接需要,也沒辦法為以後的留下發展空間。”沈雲立在意向承接地的選擇中輾轉近兩年,卻仍無結果。

  與江華的結緣,是一次出乎九恒人想像的“偶遇”。

  2013年底,沈雲立在考察途中,偶然聽得朋友的介紹,決定中途下車來到江華。在這裡,一片300畝的連片平坦土地率先吸引了沈雲立的目光。此時,九恒急需一片集中的土地,以實現規模化發展。於是,沈雲立“試一試”:當年12月,項目開工典禮在江華舉行。

  雖已宣告“開工”,負責項目推進的尹建平仍在猶豫,不敢放開手去幹。“周邊企業數量很少。”“不通高鐵、飛機,也沒有水運。”“人才很難留下來。”……此時,地處湘南邊陲的江華在尹建平的腦海裏還是一片“空白”。“開工之前,我對永州市都沒有什麼印象,更別説江華了。”

江華高新區政務服務區 供圖 江華瑤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企業的顧慮,正是江華必須破解的課題。“硬體不足,服務來補。”提供“母親式”服務,早已成為江華上下堅定的共識。

  “母親”的溫度,很快被感知。

  “像很多證件的辦理都不需要我操心,都是政府部門派人幫我辦理。”2014年4月動工,到8月第一批産品下線,曾猶豫不前的尹建平,創造了120天的“江華速度”。當年,九恒在江華的産值近2億元。

  土地供給、資金補貼、服務協調……十多年來,江華的支持,讓尹建平慶倖當年的選擇。“我們快遞面單的市場佔有率從20%一路增長到40%。”

  由此,九恒在江華的根系也扎得更為深入:從單一的條碼生産項目,落地、衍生出7家高科技企業,形成集“互聯網+物聯網”、電子、新能源、新材料、綜合科技的大型基地。

多家企業落戶江華 供圖 江華瑤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與企業同行,江華便也得到了更為長足的發展。近年來,基於優質的營商環境,江華緊緊抓住沿海地區急需轉移外遷發展機遇,圍繞新材料主導産業和電機電器特色産業不斷強鏈補鏈延鏈。目前,全縣已落戶超20家上市公司,培育省級及以上“小巨人”企業超30家。

  在這座瑤都,一張面單,“速遞”全國;一份溫度,“直達”未來。(文 李芳森 李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