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金昌:破局重生 從生源外流到城鄉學子回流的逆轉
2025-11-05 17:04: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薛陽

  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浪潮中,不少農村學生紛紛選擇進城求學,眾多鄉村學校因此面臨生源流失的困境。始建於20世紀40年代的金川區雙灣中學,作為一所承載著鄉土育人使命的農村學校,曾培育出一代代紮根鄉土、奔赴遠方的學子,但也未能避開生源流失這一挑戰。

  如今,這所鄉村學校的轉機悄然到來。隨著中國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金昌市整市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落地見效,雙灣中學重新吸引了家長與學生的目光。目前在校的184名學生中,四分之一來自市區,不少曾進城就讀的學生主動回流。這份“逆襲”的背後,是校園裏看得見的成長蛻變,更是摸得著的安心保障。

  體育育人 讓運動成為成長的底色

  早上七點十分,學生們便在老師帶領下晨跑,喚醒活力。上午大課間,體育教師柴婷在排球場上指導校隊訓練,隊員們跳躍、攔網、扣殺一氣呵成, 這支曾斬獲全區聯賽冠軍、代表金昌市征戰甘肅省運會的隊伍,是學校體育育人的亮眼成果。而周邊場地裏,其他學生也在分組練習墊球、傳球,作為特色項目的排球教學已實現全員覆蓋,校園裏隨處可見切磋球技的身影。

金昌:破局重生 從生源外流到城鄉學子回流的逆轉_fororder_9956f645-ad14-4841-8ce9-0d4a729c709a

排球教學

  除了晨跑,夕跑也是雷打不動的 “必修課”,再加上下午4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在校的184名學生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均達3個小時。

  紮實的體育訓練結出了碩果。期中、期末考試中,全校學生3公里集體長跑全部合格,班級最佳紀錄定格在14分25秒;2024年中考,該校體育成績位居全區第一。“如今,體育早已成為培育意志、塑造人格的載體,更是化解矛盾的‘良方’。”體育老師柴婷感慨道。

  思政鑄魂 讓“鄉土味兒”滋養家國情懷

  早上七點半,雙灣中學九年級(2)班的教室裏,學生們正在開展“黃金五分鐘”思政教育課。這段以“讀法律+以案説法”為主題的課堂,讓枯燥條文變得鮮活生動。其圍繞“悟原理”“科技之光”“強國之路”“安全課堂”等五個主題循環推進,老師備好課件,學生輪流當“主持人”講解。如今,132個精心開發的課件已形成完整體系,全面落實甘肅省“135”法治教學計劃,真正讓思政教育融入日常。

  針對剛升入初中的農村孩子質樸卻帶些“野氣”的特點,校長親自組織《論語》晨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者愛人” 等經典名句,在反復誦讀與講解中,為學生們播下仁愛種子。“現在晚自習後回宿舍,沒人打鬧閒聊了,大家都捧著書讀,睡前讀書成了習慣。”生活老師王艷玲的觀察,藏著學生們的悄然改變。

  摒棄 “照本宣科”,學校深挖地域資源,構建“課堂+鄉土+實踐”的思政體系。豐收時節,學生們親手採摘辣椒,在田間地頭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重陽節,走進養老院為老人送去溫暖。這種充滿“鄉土味兒”的思政教育,讓學生從身邊事、家鄉情中感悟家國大義,實現了“小課堂”與“大社會”的同頻共振。

  法治護航 “剛柔並濟”築牢成長屏障

  走進雙灣中學,除了書聲琅琅,還有一股“安全感”在校園流動,這是學校為學生築起的“思想防護網”,既有法治教育的嚴謹守護,也有心理健康關懷的溫柔托舉。

  為了讓法治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心裏,每到開學季,就會有4位專業人士組成的“法治副校長”隊伍同學校一起結合學生特點打磨法治教育計劃。每年一次的法治教育基地研學中,學生們在沉浸式體驗區觸摸法律故事,在互動問答中解開困惑。最受歡迎的當屬模擬法庭活動,學生們穿上法袍、拿起卷宗,扮演法官與律師,在角色代入中學會用理性化解矛盾、靠法律保護自己,抽象的法條變成了看得見的“護身符”。

  “每週一升國旗時,全校師生一起誦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們雷打不動的儀式。” 王校長的話裏藏著教育的巧思,“對青少年來説,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通過誦讀讓文字‘活’起來,憲法精神才能悄悄在他們心裏紮根。”

升旗儀式現場

  守護思想的同時,學校也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語文老師用寫周記的方式為學生搭建“秘密花園”“和媽媽吵架了,不想回家”“跟好朋友鬧彆扭,不知道怎麼和好”…… 翻開學生們的周記,字裏行間滿是少年們的煩惱與困惑。老師們認真批閱每一篇周記,用心回復,發現問題就第一時間談心化解。

  雙灣中學用“剛柔並濟”的方式,為農村寄宿生織就了一道堅實的成長屏障。近年來,學校未發生過一起校園欺淩事件,學生們的法治意識、自我保護能力顯著提升,在這裡,每一個少年都在規則的守護與情感的滋養中,向陽生長。

  破局重生 從生源外流到城鄉學子回流的逆轉

  “以前最頭疼的就是招生,家長總覺得市區學校好,進城讀書成為當時的普遍選擇。”王校長的話語裏藏著過往的焦慮。而如今,近三年每年都有幾十名學生從市區回流,市區生源佔比從不足一成提升至25%。

  “雙灣中學的寄宿制解決了我的難題。”家住市區的學生家長説出了選擇的理由,“老師能跟進學習輔導,還教孩子規劃時間,現在孩子越來越自律懂事。”這份認可的背後,是“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學得好”辦學理念的落地,更是城鄉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跨越的生動注腳。

金昌:破局重生 從生源外流到城鄉學子回流的逆轉_fororder_11eb7b23-1b00-4479-983d-a935813ce7e1_l

寄宿學生在學校食堂吃飯

  雙灣中學的轉變絕非偶然。近年來,金川區委區政府持續加大投入,升級教學樓、宿舍樓、餐廳,新建的風雨操場讓學生告別了“雨天一身泥”的體育課。更關鍵的是,學校與金昌市第五中學結成“教育共同體”,實現資源共享、教學同步、教師互助,讓鄉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城市優質教育。這種“硬體提質+軟體賦能”的組合拳,徹底打破了城鄉教育的資源壁壘。

  從“招生焦慮”到“生源回流”,雙灣中學不僅為自身贏得了發展生機,更給眾多鄉村學校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範本。在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道路上,這樣的基層實踐正在不斷消解教育的城鄉差距,讓教育的光芒平等照亮城市與鄉村的每一個孩子,為實現教育強國建設注入來自基層的堅實力量。(文/圖 宋金鳳 李瑋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