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同心逐夢,新征程凱歌以行。翻開山丹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長卷,一次次接地氣、揚朝氣的宣傳宣講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持續深入基層、走進群眾;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的新聞報道,生動展現出縣域高品質發展的強勁脈搏;一場場講文明、樹新風的文化活動,讓文明好習慣引領社會新風尚,塑造城市好形象……
“十四五”以來,張掖市山丹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強化思想引領、提升輿論引導、厚植文明根基、繁榮文藝事業,為全縣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條件。
以學鑄魂 理論武裝走深走實
旗幟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山丹縣持續深化研究闡釋、拓展學習載體,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入腦入心。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精心組織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75場次,開展交流研討34場次,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16場次,形成以上率下、層層帶學的聯動學習格局。同時,創新推出情景教學、徒步研學、法治觀影等多元化學習形式,推動理論學習從“書本”走向“實踐”,全縣各級黨組織累計開展理論學習4500余場次。
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山丹縣創新構建“縣委宣講團+巾幗馬扎宣講團、勞模工匠大講堂、老兵宣講團”的“1+N”理論宣講體系,打造位奇鎮四壩村、新城社區兩個“基層宣講面對面”示範點,常態化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普及、政策解讀等宣講活動5200多場次,覆蓋群眾14萬餘人次。持續深入地學習宣傳,形成“人人學理論、處處見行動”的生動局面。
以聲聚勢 主流輿論唱響強音
“絲路馬都•古韻山丹”宣傳片一經發佈,微博話題閱讀量迅速突破5700萬;第三屆山丹炒撥拉美食節人氣爆棚,吸引縣內外遊客8.9萬人參加;《祁連山》大型交響音樂會在山丹馬場首演,全網點擊觀看次數超3500萬……“十四五”以來,山丹縣新聞宣傳亮點頻現、成效顯著。

第三屆山丹炒撥拉美食節人氣爆棚

《祁連山》大型交響音樂會在山丹馬場首演
深耕細作,對內宣傳量質並舉。山丹縣立足生態功能型和工業主導型發展定位,圍繞鄉村振興、特色産業、項目建設、文旅融合等重點工作,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展示全縣幹部群眾在推動高品質發展進程中的創新實踐和豐碩成果。縣屬各媒體平臺累計刊播各類稿件20萬餘篇(條)。同時深化媒體融合,整合125家鄉鎮、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入駐“新山丹APP”,成功構建覆蓋全域的“山丹政務微矩陣”,讓縣域發展成效觸達更多群眾。
統籌資源,對外宣傳有聲有色。山丹縣聯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舉辦“鄉見中國:河西走廊,遇見山丹”實景直播活動,出版《中國國家地理•山丹附刊》,落地“最美風景線”紅框打卡點10個,立體化地呈現山丹獨特魅力。加強與中央、省市主流媒體的對接力度,組織主題採訪活動300多批次2000多名媒體記者採訪報道,累計在中央和省市級各類媒體平臺刊登稿件2萬多篇(條)。策劃的多項文旅宣傳活動連續5年獲評張掖市文化旅遊全民宣傳行動品牌活動獎,持續多元的宣傳引導,讓“絲路馬都 古韻山丹”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以德潤心 文明實踐蔚然成風
一個榜樣,一面旗幟;一群好人,溫暖丹城。山丹縣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耕精神文明建設沃土,通過典型選樹、新風倡導、品牌打造與陣地建設多措並舉,讓文明新風浸潤城鄉。全縣累計推選“身邊好人”“道德模範”等各級各類先進典型344人。紮實推進“五大創建”,持續鞏固省級文明縣創建成果,成功創建全國各類文明單位2個,省級文明單位7個、市級文明單位17個,文明創建工作穩步升級。
榜樣的力量需要堅實陣地承載,文明的實踐離不開全民參與。山丹縣建成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鄉鎮(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123個,全縣註冊志願者13270人,圍繞“一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全年可持續”的工作思路,開展“千年古韻・情定一生”集體婚禮、“我為老鄉拍福照”“我們的節日”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5000余場次,舉辦移風易俗講座12000余場、主題宣傳活動2000余場。“榜樣留影·文明傳家”“大愛清塵·救助農民工塵肺病”特色品牌項目先後入選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推薦名單及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優秀案例。

山丹縣2025年“我們的節日·七夕”集體婚禮在老軍鄉玫瑰莊園舉行
山丹縣還積極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破舊俗、立新風”,精心編排展演小品《談婚論“價”》、快板《殯葬改革譜新篇》,創作《簡婚厚養旺家旺子孫》微宣講、《山丹:為婚嫁“減負”哪吒下凡支招》微視頻等30多部文藝作品,推動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一系列創新實踐成為山丹志願品牌的新名片,推動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從實踐成果向品牌效應持續升級。
以文興業 文化繁榮賦能發展
文化發展是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重要支撐。山丹縣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動文化高品質發展,為群眾提供更為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場館提質升級,仙堤書院等一批文化新空間全面開放;累計開展“三下鄉”、百姓春晚、社火展演、“消夏週末”等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2000多場,全民閱讀、非遺展演、紅色研學等活動深入開展,“書香山丹”建設成效顯著。
文藝創作成果豐碩。依託紅色文化、軍馬文化、長城文化等特色資源,山丹縣創排《絲路神韻》《焉支姑娘》等本土精品節目80余個,多件優秀文藝作品獲省市文藝獎項,打造《古韻山丹》《霍去病犒賞三軍》等5部沉浸式演藝劇目,電影《培黎之光》獲公映許可,山丹文藝品牌更加響亮。

大型沉浸式情景劇《古韻山丹》
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與文旅融合協同推進。艾黎與何克陵園成功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山丹以縣級代表身份在首屆長城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大會上分享經驗。提質升級蘆筍莊園、羊主莊園5個莊園經濟體,新建名馬莊園、玫瑰莊園,焉支巷子成為夜間消費新地標;炒撥拉美食節、冬至民俗文化節等活動廣受好評,吸引遊客超10萬人次,全縣遊客接待量顯著增長,對縣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彰顯。
回望奮進路,步履堅實;展望新征程,正當其時。山丹縣將堅定不移地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奏響高品質發展奮進強音,全域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奮力譜寫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篇章。(文/圖 王國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