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孔龍村遺址出土的泥質陶-尖底瓶。
馬爾康孔龍村遺址出土的彩陶缽。
2月19日,“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共有6個遺址項目入選、6個遺址項目入圍,另有1個國外考古新發現項目。四川馬爾康孔龍村遺址獲評“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
碳十四測年數據表明,馬爾康孔龍村遺址年代距今約5500年至4800年,是迄今川西地區具有明確測年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為研究川西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社會形態、手工業生産等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
該遺址位於阿壩州馬爾康市腳木足鄉孔龍村,地處大渡河正源腳木足河東岸二級階地,海拔約2470米。為配合雙江口水電站工程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6月至2024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遺址展開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7000余平方米,取得重要收穫。
考古發掘共清理灰坑、陶窯、房址、灶等遺跡400余座,出土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小件遺物28000余件,另有數量龐大的陶片、石製品、動植物遺存等。遺址分佈面積大,出土遺存豐富,發現了大型房址群、陶窯群及大型灰坑群,出土了以玉鉞、玉鏟、大型玉環等為代表的高規格玉器和骨笄、骨針、骨梗石刃刀等種類豐富的精緻骨器,表明其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大渡河上游地區的重要中心聚落。
馬爾康孔龍村遺址出土的大量類型豐富的陶器,特別是首次在川西地區發現了特徵鮮明的石嶺下類型風格彩陶以及大量馬家窯文化及本土類型的彩陶,為研究川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譜係、川西彩陶的來源和價值、西北地區仰韶文化晚期和馬家窯文化彩陶的傳播等問題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新資料。
馬爾康孔龍村遺址地處長江重要支流大渡河的上游地區,北部瀕臨黃河上游的甘青地區,遺址早期遺存的文化面貌與黃河中上游地區以大地灣四期為代表的仰韶晚期遺存同屬一個文化圈,對於研究長江、黃河上游地區史前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義。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李雨心 圖據四川省文物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