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的聚光燈下,成都與英國曼徹斯特,成都都江堰市與匈牙利多瑙凱西市、尼泊爾澤裏果德市正式結為友好合作關係城市。至此,成都友城總數增至244個。成都與全球友城的交往史,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錦繡長卷,在全球版圖上勾勒出蓉城與世界相擁的璀璨軌跡。
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現場 供圖 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組委會
成都的開放成果不僅惠及成都市民,更讓地球村民的日常在此共鳴。成都這座內陸城市正以跨越山海的煙火溫度,串聯起不同時區人群共享機遇的生活圖景。成都也正與各友城一道,積極響應此次大會主題,“攜手合作,共享共贏”,合力打造更具韌性的城市命運共同體。
中歐班列 供圖 成都市青白江區委宣傳部
友城基因:跨越數千年的開放密碼
從南方絲綢之路的駝鈴悠悠到中歐班列的汽笛嘹亮,從邛酒川茶蜀錦蜀繡遠銷海外到琳琅滿目的全球商品擺滿成都的商超貨架,自古以來,成都就是中外交流的樞紐。
今朝,成都正以更從容的姿態,將友城智慧織就21世紀的新蜀錦。
鋼鐵動脈縱橫歐亞。裝載著國産新能源車的成都中歐班列,載著中國智造的蔚藍光芒,自成都國際鐵路港鳴笛啟程,經霍爾果斯口岸出境,至哈薩克斯坦阿克套港換裝後,換乘輪渡輾轉裏海的粼粼波光後,到達阿裏亞特港,然後鐵路運抵阿塞拜疆巴庫,最後以公路運抵格魯吉亞第比利斯。
而在雙流二手車出口基地,僅2024年,便有6000輛汽車經“成都-塔什幹”班列駛入中亞。
截至目前,成都國際班列已輻射境外116個城市,境內聯通超30個城市。成都與友城間的紐帶因商貿往來共振愈發緊密。
自1981年與法國蒙彼利埃市建立首個友城關係以來,通過40多年的深化交流、務實合作,成都與友城一道,共同編織起了互利共贏的經貿網,搭建起了相知相親的連心橋。
成都開放發展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國際友城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2024年,成都地區生産總值實現2.35萬億元,居全國城市第7位,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外貿進出口總額、領事機構數量均居中國中西部城市第1位。今天的成都,不僅是一座安逸巴適的省會城市,更是一座拼搏奮進的創新創造之城。
中國—歐洲中心 供圖 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宣傳處
友城溫度:城市裏的全球敘事
當羅馬尼亞麵包的黃油香氣撞上成都鍋盔的花椒麻香,比利時火腿與成都的麻辣基因碰撞出火花,意大利披薩與成都火鍋靈魂共舞,在位於東郊記憶的“歐洲風情街”中,市民手持“打卡護照”穿梭于27國展臺,打卡蓋章。市民集章兌換的不僅是文創禮品,更是一張張成都遞向世界的邀請函。
“2025成都·歐洲文化季”活動精彩紛呈 供圖 成都市委外事辦
藝術展、音樂會、戲劇演出、電影周……“2025成都·歐洲文化季”這場覆蓋歐盟27國的文明盛宴,恰似成都遞向世界的請柬:以友城為橋,共赴星辰大海。
這種“國際大牌接地氣,本土元素顯高級”的化學反應,恰是成都對外開放的深層邏輯——不追求宏大敘事,更在乎每個市民觸手可及的獲得感。
更細膩的互動藏在城市褶皺中。東部新區離境退稅服務中心內,一名外國遊客5分鐘內完成掃碼退稅,隨即用退稅金購入蜀繡絲巾。
2024年,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國人超57萬人次。這些流動的友城使者用消費投票,讓城市國際影響力悄然攀升。這座城市的開放密碼不只在恢弘的吞吐量裏,而在讓每個友城故事都能生根發芽的人文土壤中。
成都鐵路口岸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 供圖 成都市青白江區委宣傳部
友城演算法:破解開放的多元方程
當全球部分城市受困于模倣西方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成都以創新創造為引擎,充分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以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區域為例,截至2024年,該區域累計形成740余項改革案例,其中10項被國家複製推廣,97項全省複製推廣。
成都自貿試驗區探索“關地協同”監管模式創新,制定成都市生物醫藥特殊物品出入境“白名單”管理規程、專家庫管理辦法等,實現物品進境、運輸、存儲、使用、廢物處置等各環節的監管,有效統籌産業發展和安全監管關係,使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得來、通得快、管得住。
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出境通關時間,從3個月—6個月縮短到20天,最快2天。在此基礎上,持續創新“全國跨關區聯合風評”“預風評”等模式,讓科倫博泰、歐林生物等企業充分享受改革紅利。
這些源自友城需求的政策突破,正昇華為可複製的創新範本。
從大慈寺的銅鐘聲震到空客A330的引擎轟鳴,從杜甫草堂的詩句唱和到歐洲文化季的數字交響,成都用數千年文明積澱證明,真正的友城之道不是刻意追求“你中有我”,而是自然成就“我本有你”。或許,這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給予世界的成都注解。(文 李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