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共圖書館2024年閱讀報告發佈 每天近10萬人次“逛”圖書館
2025-04-24 09:31:10來源:四川日報編輯:馮巧鳳責編:馮巧鳳

  圖書館的“臉”正在悄悄地變:全省公共圖書館日均接待近10萬人次讀者;讀者活動參與人數超3463萬人次,同比增長63.51%;數字資源訪問量超9421萬人次,同比增長38%……4月23日,《四川省圖書館暨全省公共圖書館2024年閱讀報告》(簡稱《報告》)正式發佈。這份“年度文化答卷”從館藏擴容、讀者畫像、服務創新等多維度進行分析,折射四川全民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圖書館熱”持續升溫 新增加50多萬註冊讀者

  如今的圖書館,不再是自習者的專屬,每天有近10萬人次進入圖書館閱讀、學習、分享、體驗。《報告》顯示,2024年全省209個公共圖書館實現縣域全覆蓋;接待讀者超3553萬人次,較上年增加約218萬人次;日均服務量近10萬人次,同比增長6.57%。

  這一年,公共圖書館迎來不少新面孔。《報告》顯示,2024年,全省公共圖書館“留”住701萬餘名註冊讀者,同比增長7.72%,有50多萬新讀者加入其中。讀者借走超2728萬冊次紙質文獻,同比增長16.6%,其中外借流通率達68.87%。這表明,公共圖書館內有近七成的紙質文獻被讀者帶回家細細品讀。

  《報告》中有幾組有趣的數字——省圖書館個人全年借閱次數前三分別為1367次、1329次、986次,平均一天借閱3—4本書的數據讓人肅然起敬;95歲的胡先生這一年借閱了16本書,他酷愛小説《天墓密碼》;2歲的黃姓小朋友借閱了11本書,《當一天兔子》是家長對他浸染書香的殷切期盼;讀者通過檢索系統檢索圖書達6925萬餘次,增長率達56.76%;註冊讀者男女比例約為1:1.5,男性讀者約35萬人,女性讀者約53萬人,人均借閱紙質文獻量為5.6冊。

  “閱讀新空間”服務創新 超3463萬人次參與讀者活動

  “突破”是2024年四川省公共圖書館的關鍵詞。

  以突破傳統服務模式為抓手,四川省公共圖書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多元化、立體化轉型。讀者不僅閱讀書籍,還參與到各種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中。活動場地不再局限于會議室,線下穿起古裝玩轉“劇本殺”,線上拿起手機輕觸螢幕連接,都是讀者觸摸文化的路徑。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舉辦讀者活動(講座、展覽、培訓等)30450場次,超3463萬人次參與、同比增長63.51%。其中,舉辦線上活動14723場次,超2576萬人次參與;舉辦線下活動15727場次,超887萬人次參與。

  以省圖書館為例,2024年,該館開展讀者活動(線上、線下)共計870場次,共服務讀者超600萬人次。2024新春交響詩話、典籍裏的川茶故事茶文化展、閱·見西部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古籍研學沉浸式劇本體驗活動等,都是省圖書館的破圈嘗試。不滿足於舉辦活動,該館還將閱讀空間搬到高原上、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省醫院的病房裏。

  此外,省內各縣(市、區)級圖書館也積極嘗試多樣化閱讀活動。在廣漢市圖書館古籍修復室內,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的專家帶領市民穿越千年文脈。成都市武侯區圖書館“閱創中心”化身星際探索艙,少年讀者透過全息投影觸摸未來科技之光。

  “雲端書庫”飛速成長 數字資源訪問量增長近四成

  線上查找數字資源,足不出戶便可一觸即達。這一年,四川省數字資源增長量與訪問量數據亮眼。《報告》顯示,2024年,四川省公共圖書館紙質文獻總藏量超5984萬冊,電子圖書總量突破6567萬冊,數字資源庫達1560個;數字資源訪問量超9421萬人次,同比增長38%;數字資源下載量超3422萬次,同比增長21.6%。

  省圖書館作為“文化中樞”,對外服務數字資源總量達1574.48TB,全年下載量超1363萬次,同比增長38.04%;免費開放數字資源庫246個,2024年累計增加51個,涵蓋電子圖書288.83萬冊、電子期刊6.17萬種、視頻資源15.91萬小時、音頻資源186.76萬小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上網下載圖書、期刊、有聲書、視頻等數字資源。理塘牧區的學生能同步查閱成都七中的研學資料,綿陽工程師可在縣級館下載國際核心期刊。

  兩個“40%”可窺見省圖書館數字資源平臺的飛速成長:2024年,該館數字資源對外服務平臺訪問量411.62萬人次,同比增長40.9%;數字資源訪問總量2499.45萬人次,同比增長40.74%。(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叢雨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