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攀枝花市委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攀枝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忠柱對攀枝花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內容進行介紹。攀枝花市將緊盯文化旅遊康養融合“十大攻堅任務、十大重點項目、十大必打卡點、十大必吃美食”4個“十大”任務,呈現一批衍生式、沉浸式新場景、新業態,預計到2027年、2030年,將分兩步基本建成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攀西風的世界級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石磊
會上,攀枝花有關部門負責人對攀枝花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攀枝花市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推進文化旅遊康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的決定》《中共攀枝花市委關於全面推進生態美市、加快建設美麗攀枝花的實施意見》進行詳細解讀。
攀枝花城市原點 攝影 楊建昆
針對品牌打造,攀枝花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付建平在會上説,攀枝花市優化提出“陽光花果城 康養攀枝花”這一文旅康養主品牌,並通過“1個主品牌+N個子品牌”的形式,豐富全市文旅康養品牌體系。到2027年,全市文化旅遊康養融合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引育一批文旅康養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標誌性景區景點,文化旅遊康養融合産品更加豐富,文旅康養産業增加值、旅遊總花費分別達到210億元、300億元。
攀枝花多肉文化主題餐廳 攝影 楊建昆
下一步,攀枝花市怎樣全力打造、宣傳推廣文旅康養品牌?攀枝花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亞玲強調,攀枝花市將以全球視野推動三線精神與康養資源“雙核驅動”,將“四季康養”打造成為走向國際旅遊的“文旅輕舟”,具體而言,首先是在産品能級方面提供“硬”支撐,重點發展三線建設文化遊、避暑避寒度假遊、戶外運動健康遊、美麗鄉村生態遊、“小城”生活休閒遊5種業態,重點培育健康居住、健康飲食、健康用品、自然滋養、精神涵養、健康管理6大核心産品;在服務品質方面提升“軟”實力,定制“康養+旅遊”特色服務,建立健全首席品質官、價格誠信、好差評、投訴快速響應等制度機制,著力營造舒心、安心、暖心、放心的消費環境。其次,攀枝花市將開展重點城市文旅康養巡迴推介,實施“川渝藏滇職工到攀康養旅遊”專項推廣計劃,深化“大香格里拉”、京津冀、長三角、西北等重點地區合作,拓展南亞、東南亞等“一帶一路”國際市場。此外,攀枝花市還將從“節、會、賽、宴、禮”5個維度,系統宣傳——辦好“1個陽光康養節”,提高中國(攀枝花)康養産業發展大會能級,培育1個國際山地運動品牌賽事,推出1桌“康養十二時辰”主題宴,開發1套“攀枝花有禮”文創産品。
攀枝花芒果 攝影 楊建昆
在“推進三線建設文化遺産保護、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中國三線建設文化旅遊高地”方面,攀枝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志強談道,攀枝花市將通過從工業銹帶到文化秀場,從生産空間到生活劇場,從歷史遺産到當代資産,從集體記憶到全民共識,從城市名片到文明地標的五個轉變,讓三線故事“花開滿城”,讓歷史文脈“永續傳承”,讓城市精神“歷久彌新”。
攀枝花魔芋米 攝影 楊建昆
而在“全面推進生態美市、加快建設美麗攀枝花”方面,攀枝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莉介紹道,攀枝花市將加快鋼鐵、化工等傳統産業綠色轉型,推動釩鈦鋼鐵新材料、清潔能源、綠色化工、低空經濟、數字經濟等産業建圈強鏈,向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發展;同時將統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加快推進攀枝花幹熱河谷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建設。重點推進米易縣、鹽邊縣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建設,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賦能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民生福祉”的攀枝花實踐。
在會議現場,攀枝花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閔艷表示,攀枝花市將圍繞“漫步、登山、球類、游泳”等體育運動,打造賽事消費IP,推動“跟著賽事去旅行”,形成“健身運動—參賽觀賽—購物休閒”消費閉環;打造沉浸式光影秀,圍繞大山江河星空、田園花園果園等元素,聯合推出“十大必打卡景點”,適時發佈消費體驗新路線,吸引遊客和攝影愛好者、文藝工作者前來拍照打卡、藝術創作,推動“遊客流量”變“消費增量”。
另悉,7月26日至7月27日,攀枝花市還舉行了“陽光花果城·康養攀枝花”文旅融合發展集中採訪活動,10余家媒體深入攀枝花市東區城市原點和拙務園、鹽邊縣紅格鎮金芋健現代農業公園、仁和區混撒拉村,分別從攀枝花市三線文化旅遊場景提檔升級、農文旅融合發展、盤活城市低效資産、打造非遺體驗新場景等方面,感受攀枝花市推進文化旅遊康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城市的新變化。(文 楊雯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