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在資陽市安岳縣護龍鎮聰明村的高粱種植基地,4台收割機來回穿梭,飽滿的高粱穗在陽光下格外耀眼。業主尹世忠望著240余畝豐收的高粱,臉上洋溢著喜悅:“今年預計産量能達到70噸,利潤約15萬元。收割後,我們馬上翻種蔬菜,土地一點不閒置。多虧鎮黨委幫我們出點子、搭平臺,才讓這片地真正活了起來。”
飽滿的高粱穗 供圖 護龍鎮人民政府
曾幾何時,這片土地的高粱種植雖能帶動30余人就業,卻因産業鏈單一,面臨成本高、利潤薄,稍不注意還虧本的困境。“出錢出力不討好,種糧積極性受挫,我差點打退堂鼓。”尹世忠回憶起過往直嘆氣。
基層幹部查看高粱生長情況 供圖 護龍鎮人民政府
為破解這一難題,2025年初,護龍鎮黨委組建專班,通過實地調研和多方協調,提出“高粱深加工+錯季輪種蔬菜”的發展思路,並組織農技專家全程指導。聰明村黨委書記唐宏飛作為當地的“土專家”,主動上門提供技術幫扶,幫助業主科學規劃種植模式,實現“一地多收”。“如今一地多收,産業鏈條延伸,利潤就上來了。”尹世忠算起經濟賬。
從“單一種植”到“接二連三”,從“靠天吃飯”到“黨建護航”,護龍鎮的紅高粱正托起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正如尹世忠所説:“有黨委引路、有黨員搭手,咱農民的日子就像這高粱,越往後越紅火。”
高粱種植基地 供圖 護龍鎮人民政府
護龍鎮黨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鎮將持續強化黨建引領,對接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群眾通過務工和種植增收;同時,組織流動收割機搶收水稻、高粱等作物,發動黨員志願者進村助農晾曬秋糧,多措並舉保障糧食穩産增收,推動特色産業高品質發展。(文 潘政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