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阿壩典範 開局突破”媒體採訪團來到阿壩州紅原縣瓦切鎮達峨村,實地探訪當地的紅原縣牧草交易中心(以下簡稱:牧草交易中心)如何整合資源、賦能産業,為川西高原草牧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活力。
牧草交易中心由紅原縣政府主導建設,是通過整合“政企研”資源打造的“育繁推—産加銷”全鏈條草業平臺,佔地50畝,總投資2941萬餘元,配套2186.3平方米生態科技館、“智慧草都”草牧業數字平臺及1000畝優質飼草基地,于2024年建設完成,2025年6月引進長江草業集團後正式運營。
交易中心種質資源展示墻 攝影 張子晴
作為紅原縣草産業發展的璀璨明珠,該牧草交易中心種源保障能力突出,這離不開與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的深度合作。此前,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依託紅原試驗站,在達峨村建成800畝鄉土草種原種擴繁基地,培育川西短芒披鹼草、康巴短芒披鹼草等適配高原的優質品種,為商品種生産提供優良原種,提升區域鄉土草種自給能力,緩解種業“卡脖子”問題,助推川西高原草地生態保護修復和現代畜牧業高品質發展。“這些原種擴繁基地是交易中心的‘源頭活水’,沒有優質種源,後續産業發展會有很多困難。”紅原縣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局副局長楊璐説。
依託優質種源,交易中心搭建“硬體+模式”運營框架。硬體上,交易中心不僅配套種子資源圃、鄉土草種原原種及一代原種擴繁基地、優質高産飼草基地,還設有青乾草、草顆粒、飼草烘乾加工廠,年加工和銷售優質草産品3000噸,通過多元化的加工能力,為牧草産業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交易中心還同步打造智慧草牧業管理平臺和草産品展示銷售小程式,將現代科技與牧草産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交易效率與管理水準;模式上推行“科研單位—種草大戶”合作,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提供優良品種與技術方案,牧民提供土地和勞動力,牧草成熟後,牧民可自用或外銷,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則回收部分種子用於種質庫擴增等科研工作。國家牧草産業技術體系副首席科學家、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剛表示:“國家牧草産業技術體系的職能職責就是推動全國草産業發展,我們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讓科研成果落地,讓牧民敢種、會種、能賺錢。這才是産業可持續的關鍵。”
紅原縣牧草原種基地 攝影 張子晴
此外,牧草交易中心今年引入紅晟樂途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開展牧旅融合項目,為當地提供50人次務工機會,人均增收2000元。在楊璐看來,牧旅融合是延伸産業鏈的嘗試,既讓遊客感受高原牧場魅力,也給牧民多開一條增收路。
未來,紅原縣牧草交易中心將依託現有豐富資源,開展自然教育、科普研學及培訓業務,繼續以牧草産業為根基,積極探索牧旅融合發展之路,不斷拓展産業鏈條,提升綜合效益,為紅原縣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注入新的活力,繪就出一幅牧草與旅遊融合發展的絢麗畫卷。(文 楊雯涵 張子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