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內江市資中縣公民鎮盤龍寺村的稻田裏一片忙碌,4台打谷機“轟隆隆”地在田裏穿梭,靈活地從外圈往內圈收,金黃的稻穗被捲入機器,轉眼就變成飽滿的稻穀。田坎旁,一輛大卡車靜靜等候,只要對講機裏傳來“裝滿咯!”的喊聲,司機就會把車開到田邊,讓打谷機穩穩地把稻穀卸進車鬥。
機械作業收割稻穀 供圖 內江市融媒體中心
“以前這田塊很小,一塊地就幾分,機器根本進不來,收稻子全靠人工,一天忙下來也收不了多少。現在不一樣了,田都連成片,大機器能直接開到田裏,我們跟著打打下手,輕鬆多了,還能掙工錢。”正在幫忙的村民李建國笑著説。他口中的變化,正是資中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推進“五良”融合發展帶來的新景象。
機械作業裝運稻穀 供圖 內江市融媒體中心
據了解,“五良”融合是指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五種農藝農機融合發展。近年來,資中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把“五良”融合當成核心抓手,重點對超萬畝農田做了宜機化改造。將以前零散的“巴掌田”,改成“小並大、短變長、彎變直、坡改梯”的連片田,讓大型農機能夠進場作業。改造的同時,還配套建了現代農田水利設施和田間道路,田裏旱能澆、澇能排,農機和運輸車進出也方便。
光改田還不夠,園區還想著怎麼讓莊稼長得更好、産量更高。為此,園區跟科研院所合作,引進了“天藝193”這樣的良種,種出來的水稻不僅抗病性強,産量也比以前的老品種高不少;另外,還推廣了糧經複合種植模式,比如在稻田裏套種油菜、小麥,一塊地能收兩季甚至三季,土地利用率提高了,收入自然也多了。
在“五良”融合理念的引領下,不光碟龍寺村,整個公民鎮的農業面貌都變了。截至目前,全鎮已經完成7233畝土地的宜機化改造,建成高標準農田2.8萬畝,還配了130余臺套大型農機裝備,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一應俱全。以前零散的“巴掌田”,如今變成了連片的“豐産田”,農業機械化、規模化水準提上去了,種地效率也高了不少。
資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將繼續擴大宜機化改造面積,引進更多好品種、好技術,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讓資中的糧油産業越做越好,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文 嚴浩 黃俊欽 王潔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