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到了技能,還真就簽到了工作,簡直太高興了!”“我想喊村裏的人也來報名參加培訓!”9月16日,在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冕山鎮,涼山新時代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正在舉行電力産業工人培訓班結業暨就業簽約儀式。該培訓學校是涼山州首個電力産業工人培訓學校。現場,首批結業的37名學員手捧由涼山州應急管理局頒發的高壓電工證,與多家施工單位逐一簽訂就業合同,踏出穩定就業的第一步。這一刻,“結業即就業”變為現實。
培訓班結業暨就業簽約儀式現場 攝影 袁雨湉
去哪兒學?——“縣裏新開了個技能培訓學校”
9月的大涼山深處,陽光傾灑在培訓學校開闊的電力實操培訓場,鐵塔銀線與電力設備交相輝映,熠熠生輝。隨著首批37名學員順利簽約,“縣裏新開了個技能培訓學校”“培訓完就找到了工作”成為喜德縣群眾近期熱議的話題。
2023年9月,四川省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喜德縣位列其中。作為結對幫扶單位,國網四川電力與涼山州委、州政府,喜德縣委、縣政府共同推動,于2025年6月建成佔地19余畝、可容納100名學員的培訓學校一期。
勞務公司現場與就業學員代表簽約 攝影 袁雨湉
培訓學校開展電力産業工人技能培訓,由當地政府運營管理、國網四川電力提供師資支持,向學員教授電力專業理論、實操技能,幫助他們取得電力職業資格證書,掌握一技之長,從而實現穩定就業,同時也讓托底幫扶能幫到點上、扶到根上。
“培訓學校幫我們提升了就業率,增強了內生造血功能。我們各方正在努力,希望走出一條以技能人才培養助推鄉村振興、以穩定就業促進縣域發展的創新之路。”喜德縣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呷覺史都對培訓學校的前景充滿信心。
國網四川電力培訓老師對學員進行實操培訓 攝影 施少府
學什麼?——“可以選擇‘本-碩-博’連讀”
“我在村微信群看到招生通知,第一時間就報了名。”來自喜德縣兩河口鎮瓦庫村的馬海體古説道。目前,培訓學校主要面向喜德縣40歲以下、初中以上學歷人群招生,未來還將擴展至涼山全州。
考慮到讓偏遠地區群眾及時獲取信息,喜德縣政府通過各級鄉鎮、村社推送招生通知,並組織現場面試,明確高空作業禁忌與注意事項,嚴把入學關。
7月26日,首批電力産業工人職業技能培訓拉開帷幕,並推出“階梯式培訓”策略。第一階段培訓,學員們通過約12天的學習,掌握基坑開挖、混凝土施工等基礎技能,結業後可從事電力基礎施工。第二階段培訓約20天,主攻高壓電工等施工核心技能,首批簽約的37名學員就是在參加完兩個階段培訓、考取高壓電工證後,選擇了就業,這意味著技術含量更高的工種、更高水準的收入。
目前,第三階段培訓正在籌劃中,計劃時長約7天,屆時將講授技術難度更大的鐵塔組立、高空架線等登高作業內容,進一步幫助學員高品質就業。
國網四川電力托底性幫扶喜德縣專班成員形象地比喻:“就像‘本-碩-博’連讀,學員可不斷深造,就業選擇會更廣,收入也更高。”
為了確保“以低門檻學到真技術”,培訓學校設計的課程注重實用、實效,緊密結合用工企業需求和崗位標準,同時還融入法律意識與職業素養教育,幫助學員掌握就業技能,提升職業綜合素養,努力實現“培養一人、就業一人、幫扶一戶、帶動一片”。
國網四川電力培訓老師對學員進行實操培訓 攝影 施少府
學成後做什麼?——“我和家人都感到很滿足”
讓學員找到滿意工作、讓産業隊伍吸納技能精兵、讓欠發達地區激發內生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為此,涼山州委州政府、喜德縣委縣政府、培訓學校、國網四川電力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對接人力資源公司,幫助搭建起企業、學員雙向選擇平臺,打通“培訓-就業”通道。本次簽約就有7家電力施工領域單位參與,提供的崗位涉及電力工程基礎開挖、高壓電工等方向。
來自喜德縣賀波洛鄉卓古村的學員阿蘇莫體洋溢著幸福的笑臉:“這份工作不僅能帶來生活保障,還方便我照顧到家庭。我和家人都感到很滿足。”之前,他待業在家,靠打零工補貼家用。如今,有了穩定就業,其月收入有望達到5000元。他的孩子都在縣城上學,他也不用為眼下的生計發愁了。
用人單位同樣表示滿意。四川極致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曹雨指出,當前,涼山等多地正大力推進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急需高素質産業工人。經過系統培訓的學員基礎紮實、上手迅速,能快速適應現場作業,高度契合産業發展需求。
技能提升帶來收入增長,形成強有力的正向激勵。包括阿蘇莫體在內,不少學員都計劃積累一定經驗後“回爐深造”,學習更高階技術,謀求更好發展。
據培訓學校運營方、喜德縣國投公司董事長彭曉彬介紹,當前,培訓學校二期建設正在加快推進中,佔地約37余畝,將新增索道運輸、牽張機使用等培訓科目,預計在2025年底建成,屆時可容納500人開展培訓,有望成為區域知名的“電力産業工人培養基地”。
“我們將繼續加大對培訓學校的政策支持,拓展合作領域,全力將喜德建設成為輻射區域的電力産業工人之鄉。”涼山州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劍已構想好藍圖。(文 王暢 高珩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