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攝影 楊明強
9月18日上午,成都市武侯區桐梓林小學報告廳暖意融融,一場以“好的教育,沒有焦慮——從體檢看健康、從素質測評看成長全貌”為主題,聚焦“破解教育焦慮”與“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專題講座在此舉行。此次活動由四川省直(紅星)作家協會、成都市武侯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桐梓林小學承辦,天巢成長工作室協辦。講座由省直作協講座嘉賓、《家風暖陽》作者袁名萬主講,近200位家長及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新時代協同育人之道。
講座伊始,主持人簡要介紹背景後,袁名萬便以鮮活的案例開篇。他直言:“當下家長的焦慮,多源於唯分數論的固化思維,卻忽略了孩子人格、生機與心智的成長。”
隨後,袁名萬結合自己歷時十年搭建的“8-50素質評價體系”(發表于《特區經濟》2024年第3期),從“焦慮之源、成長之困、教育之夢、作者之見”四個維度展開。其中,“焦慮之源”概括為“錄取標準、逐年提升、絕世追分、執念傷身”;“成長之困”概括為“二兩文憑、半生拼命、心智才情、玩出本領”;“教育之夢”概括為“放下從尊、走進童齡、意趣共鳴、人人自信,良師指引、夥伴同行、認知探尋、自願創新”;“作者之見”則概括為“素質體檢、實力縱覽、盡興童年、鑄就非凡”。他用四句話提煉了今天的主題,並沿著這一思路,系統剖析了家長普遍面臨的教育困境。
主講嘉賓袁名萬 攝影 楊明強
袁名萬指出,“唯分數論”讓孩子陷入競爭與焦慮,而真正的成功是“幹”出來的。“幹”需要能力,而能力則依賴於綜合素質的支撐。人格、生機、心智、需求等關鍵素質往往是在童年階段與夥伴的遊戲互動中培養的。小學階段正是這些素質發展的黃金期,就像學習舞蹈不能等到成年才開始一樣,這一時期的體驗與生命活力一旦錯過,後續培養往往要付出更多努力。
袁名萬同時倡導“悠然教育”,即遵循本心,順勢而為。我們家長或老師與孩子要有真切的情感連接,平等相待,以自身作榜樣,用非語言的精氣神、情意志去感染孩子,借助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夥伴是孩子們的童年社群,是成長的熔爐,對孩子的心智靈性、恩情意識與責任擔當都有極好的鍛鍊作用。
最後,袁名萬總結道:素質教育並不是與升學對立,而是根據學齡階段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等孩子年紀稍長、理解力更強時,一鼓作氣,就能更快更高效地學習,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家長代表自由提問 攝影 楊明強
在互動環節,袁名萬結合“8-50”素質體系和學校特色實踐,對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作了回應。他建議家長應先了解孩子的優勢與興趣,再選擇合適的成長路徑:“如果孩子喜歡動手,可以引導加入創客社團;若對傳統文化有興趣,非遺課程就是良好的舞臺。”
同時,部分家長也分享了自己的體會。他們認為,袁老師的講座生動有趣,不僅有助於教學實踐,也為家長的教育觀念帶來啟發。“好成績是‘玩’出來的”,這一理念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在興趣中學習、在“玩”中開智,往往能收穫更大的成長潛能。
袁名萬特別提醒:“補習班不是萬能藥。家長的角色不是監督者,而是陪伴者。多一些信任與支持,少一些急躁和焦慮,孩子才能更自在地成長。”
桐梓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詹福軍表示:“桐梓林小學始終秉承‘科學育慧,桐梓成林’的辦學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我們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倡導‘四有課堂’,讓孩子們在有序而生動的氛圍中汲取知識、涵養人格。今天的講座與學校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也讓我們更加堅信:只有家校社攜手,才能為孩子們營造無焦慮、有溫度的成長環境。”
桐梓林小學自1970年建校以來,歷經半個多世紀耕耘,已成長為兼具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的現代化小學。900余名師生(含多元文化背景學生)在這裡追尋智慧之光,涵養人格之美,並先後獲得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等多項榮譽。
學校以黨建引領辦學方向,將育人初心落實到教學與管理中,著力建設師德高尚、學識紮實的教師隊伍,探索“123”德育模式,使思政教育潤物無聲、入腦入心。同時,學校通過多層次校本研修體系不斷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在“做更好的自己”校訓引領下,培養“求真尚美、善思篤行”的新時代少年,讓“桐梓成林、花開致遠”的校風代代相傳,開創更具厚度與溫度的育人未來。
省直(紅星)作協副主席楊明強在活動仲介紹,2024年3月以來,省直(紅星)作協作家團隊已先後深入成都、南充、阿壩、遂寧、宜賓、廣元、攀枝花等地,在成都石室中學、成都石室錦城外國語學校、樹德中學淮州學校、成都明遠書院學校、營山中學、遂寧中學、興文一中、廣元中學等25所學校和教育文化研究機構開展講座或采風與調研,受到廣大師生和教研工作者廣泛好評。
成都市武侯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趙衛平也在現場回應了家長關切。他指出:“舉辦這場講座,就是希望幫助家長跳出‘唯分數論’的思維陷阱,建立科學的教育觀。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系列活動,共同為孩子營造無焦慮、有溫度的成長環境。”
詹福軍(右)接受主講嘉賓袁名萬贈送的教育專著 攝影 楊明強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四川省直(紅星)作家協會副主席兼校園文學專委會主任楊明強,四川省直(紅星)作家協會副主席兼報告文學專委會主任羅薇,成都市武侯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趙衛平,四川省教培研學實踐聯盟理事長、四川省體促會青少年健康發展委員會主任宋晴,成都天巢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簡稱“天巢成長工作室”)副總經理伍春梅。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家長講座,更是一場教育合力的生動實踐。省直作協以文化視角為教育注入思想溫度,倡導人文關懷;武侯區關工委提供社會支持,回應家長最現實的困惑;四川省教培研學實踐聯盟、四川省體促會青少年健康發展委員會帶來專業力量,助力青少年素質與健康發展;天巢成長工作室不斷拓展教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為學校和家庭提供前沿理念與實踐方案;桐梓林小學堅守“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的目標,把理念落實到具體課程和日常實踐中。
主講嘉賓和參會嘉賓與師生代表合影留念 攝影 馬龍
這種跨界攜手,讓“科學育慧、桐梓成林”的教育理念得到進一步彰顯。家長們不僅獲得了緩解焦慮的思路,也感受到學校與社會力量的共同守護。教育的價值在此過程中更加清晰:不是焦慮地追逐分數,而是幫助孩子在安全、開放、有溫度的環境中實現自我成長。
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分數的累積,而是心智與人格的全面發展。本次“好的教育,沒有焦慮”專題講座,以科學的方法、鮮活的案例和溫暖的語言,為與會者提供了新的啟迪,受到與會家長和師生代表一致好評。
詹福軍表示,桐梓林小學將繼續攜手省直作協、武侯區關工委及社會各界力量,推動“文化傳承+素質拓展”的教育實踐落地,為孩子們營造無焦慮、有溫度的成長沃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時代的陽光下,自信而堅定地走向未來。(文 羅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