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憑藉深刻的內涵、超凡的技藝以及強烈的情感共鳴,深深觸動每一名觀賞者的心靈。畫面中那位手捧粗瓷大碗、滿臉溝壑的老人,以其震撼人心的現實主義力量,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之一。如今,這幅創作于1980年的傑作,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煥發新生——在其原型人物鄧開選老人的故鄉平昌縣,一場以“父親”為主題的文化盛宴即將“開席”。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 供圖 巴中市委宣傳部
平昌縣巧妙挖掘油畫《父親》這一獨特文化資源,推出父親文化系列活動,通過“1個主活動+6個配套活動”的立體、多元格局,將藝術經典轉化為地方文旅品牌建設的核心動力,打造出內涵豐富而又獨具特色的“父親原鄉”文旅地標。
藝術與鄉土的完美融合:一場音樂會的文化深意

雙城村鳥瞰圖 供圖 巴中市委宣傳部
9月29日晚,平昌縣雙城村“巴山美村·父親原鄉”將迎來“父親原鄉·愛有迴響”音樂會。“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演出,而是一次文化認同的集體建構。”據活動主辦方負責人介紹,音樂會圍繞“父親”主題精選曲目,同時融入“欣賞巴中·唱響平昌”原創新歌,實現經典與原創、傳統與現代的對話。“選擇在鄉村舉辦音樂會,本身就具有不凡的意義——它打破高雅藝術與鄉土社會的界限,讓藝術回歸生活、回歸群眾。”該負責人表示,這樣的考量與《父親》油畫本身的藝術理念一脈相承:羅中立當年正是從平凡勞動者身上發現了震撼人心的美,如今,平昌縣又將這種美以音樂的形式回饋給這片土地和人民。
多元活動構建文化矩陣:從影像到美食的全方位體驗
據了解,平昌縣父親文化系列活動的6個配套活動分別為:“我和父親的合影”攝影展、“感恩父愛”主題詩歌朗誦會、“父親的活路”農事體驗活動、“我給父親唱首歌”音樂秀、“父愛如山·水墨傳情”美術創作活動、“父親的味道”美食文化活動。活動主辦方負責人表示,這些不同形式的配套活動,將構建起多元、立體的父親文化體驗矩陣。
擬定於9月底開展的“我和父親的合影”攝影展,面向全國徵集凝聚父子(女)深情的攝影作品,通過鏡頭語言,全方位、多角度地詮釋“父親”這一偉大形象,展現堅韌、付出、慈愛與責任的“父親”精神。主辦方負責人表示,這種方式巧妙地將個人家庭記憶與集體文化記憶相融合,讓每個普通人都能成為這場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和創作者,讓“父親原鄉”成為致敬父愛、傳承美德的文化高地與精神原鄉。
“感恩父愛”主題詩歌朗誦會將在全縣中小學開展,兼具教育功能與文化傳播功能。孩子們用一首首詩歌,咏誦父愛的偉大,讓父愛在詩意中獲得代際傳承。
最具創新性的是“父親的活路”農事體驗活動。據悉,9月20日至10月8日,“巴山美村·父親原鄉”將設置體驗區,讓遊客通過扁擔挑水、製作豆腐等傳統農事活動,感受父輩的辛勞。這種體驗式活動不僅豐富了遊客體驗,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教育——讓城市人群有機會感受傳統農耕文明的智慧與艱辛,從而更加理解《父親》這幅畫作背後的文化內涵。
“我給父親唱首歌”音樂秀採用公開徵集和線上展播的方式,面向全國,吸引全民參與,並通過各級媒體及網絡平臺,讓這一活動能夠觸達更廣泛的受眾。
“父親如山·水墨傳情”美術創作活動,則是對油畫《父親》的藝術回應。主辦方將組織專業畫家,以水墨形式錶現父愛主題,既傳承油畫的精神內核,又拓展其藝術表現形式,實現現代油畫與傳統水墨的對話。
“父親的味道”美食文化活動則從味覺的角度切入文化主題。9月29日至10月8日,雙城村將推出以鎮龍瓦灰雞、江口青鳙、駟馬豆瓣等平昌特色産品為食材的“父親的味道”主題美食。“美食是最易産生情感共鳴的文化載體,通過味覺記憶喚起人們對父愛、對家鄉的深情。”活動主辦方負責人説。
從畫布到鄉土:一場跨越時代的文化迴響
平昌縣作為《父親》原型人物的故鄉,承載著這幅藝術巨作深厚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脈,在打造父親文化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據平昌縣文聯主席劉靜介紹,這一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地緣優勢,油畫原型人物鄧開選老人是土生土長的平昌人,這一特殊身份使平昌與“父親”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血脈聯繫;二是文化傳承優勢,平昌縣多年來持續挖掘和傳播“父親”文化,建設“巴山美村·父親原鄉”,舉辦傳承父親精神座談會、“父親原鄉·愛有迴響”音樂會等多屆主題文化活動,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實踐經驗;三是品牌基礎優勢,“父親原鄉·醉美平昌”已成為平昌重要的文化IP,在省內乃至全國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四是學術支撐優勢,通過前期舉辦的系列學術研討活動,已形成一批關於父親文化的研究成果,為打造父親文化品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油畫《父親》描繪了農耕時代“父親”的群像,通過一張面孔,體現了中國農民的勤勞、淳樸、堅韌與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涵,而平昌縣的父親文化系列活動則是對這種精神的當代回應和禮讚。從一幅油畫到一個文化品牌,從藝術經典到大眾參與,平昌縣正在書寫一段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生動故事。這個秋天,一起到平昌“父親原鄉”,去品味一場藝術與生活、記憶與當下相互交融的文化盛宴。(文 李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