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晚,四川省第五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大賽瀘州賽區競演活動在納溪區“山河明月・醉酒城”舉行。活動現場燈火璀璨,近千名觀眾齊聚一堂,來自瀘州4縣3區14個鄉鎮(街道)的鄉村代表隊輪番登場,以歌舞、情景劇、街舞等多元藝術形式,串聯起鄉村産業發展、紅色文化傳承、非遺技藝創新的生動故事,用“接地氣”的演繹展現瀘州鄉村的獨特魅力與振興成果,現場掌聲與歡呼聲此起彼伏,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競演現場 攝影 王超明
隨著歡快的音樂響起,活動正式拉開帷幕。大螢幕播放著瀘州鄉村快剪視頻,合江真龍鎮的柚子園碩果滿枝、古藺赤水河畔的山巒層林盡染、瀘縣太伏鎮的梯田錯落有致、納溪新樂鎮的竹林鬱鬱蔥蔥……鄉村的自然之美與生機活力撲面而來。舞者們身著帶有鄉土元素的服飾登臺,時而模倣田間勞作的姿態,時而展現豐收的喜悅,瞬間點燃現場氣氛。
雜技表演 攝影 張玉龍
隨後,各代表隊的競演節目接連上場,每個節目都緊扣鄉村振興主題,融入鮮明的地域特色。
除了精彩的節目競演,現場的“文旅知識問答”與配套活動也備受歡迎。現場還設置鄉村文化振興攝影展與鄉村集市,通過一幅幅精美的攝影作品,直觀展示納溪在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等領域的變遷;鄉村集市匯集7個區縣的代表性農特産品與非遺文創,以展示展銷的形式吸引群眾參與,讓大家在欣賞演出的同時,近距離感受鄉村發展的豐碩成果。
“這次活動最大的特色是‘紮根鄉村、貼近群眾’,所有節目都來自鄉村一線,由農民群眾自編自演。”瀘州市納溪區文聯社科聯主席周平表示,節目內容涵蓋産業發展、紅色文化、非遺技藝等多個方面,既展現瀘州鄉村的獨特魅力,也反映了鄉村振興的實際成果。
近年來,瀘州納溪區依託“茶、酒、竹、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走出“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現已建立6個“非遺工坊”,培育竹編、納溪民歌、蝴蝶畫等非遺傳承人50余名。瀘州納溪區堅持以賽事為橋、以文化為媒,吸引更多人才紮根農村、更多資本投向鄉村,讓特色農産品走出瀘州,讓鄉村旅遊提升納溪文化旅遊影響力。(文 張玉龍 魏箐 王超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