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成都市召開重點産業鏈建設工作推進會,系統梳理現階段推進成效,明確下一週期攻堅方向。2025年以來,成都以“9+9+10”現代化産業體系為框架,推動重點産業鏈在規模增長、結構優化與創新突破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截至2025年7月,全市重點監測的7268家産業鏈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利潤總額增幅達12.2%,産業呈現穩健上升態勢。
當前,成都重點産業鏈建設正從前期戰略佈局加速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整體推進成效顯著,集群效應持續顯現。
新川創新科技園AI創新中心 攝影 王效
立足戰略使命:從優勢鞏固到未來佈局
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重點産業鏈的遴選與佈局,立足於現有産業基礎和城市資源稟賦,緊密遵循國家戰略指引和區域發展使命。在他看來,成都的重點産業鏈建設不僅呼應了國家戰略和全省部署,更體現出成都産業發展的階段特徵和未來佈局。
作為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成都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已形成電子信息、裝備製造2個萬億級産業集群以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軟體和信息服務等11條千億級重點産業鏈,建成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5個、省級4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2個、省級12個。目前,成都在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排名第8。
因此,結合成都特色,重點産業鏈建設以“優勢—新興—未來”為主線,構建“9+9+10”現代化産業體系,即9大特色優勢産業集群、9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10大未來産業細分賽道。特色優勢産業在穩就業、增稅收、促增長等領域發揮關鍵支撐作用;戰略性新興産業具備爆髮式增長潛力與廣闊發展前景;未來産業經歷3年—10年的成長期,有望實現從技術突破到産業化跨越。
該負責人表示,這些重點産業鏈是從現代産業體系中篩選出的,具有政策和市場導向明確、增長速度較快的領域。成都市發展改革委將這些具有鏈式部署、産品牽引、上下游左右岸協同等特徵,産業發展環境需要政府市場形成合力“推一把”的領域作為産業體系建設的抓手,支撐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從“鏈”到“群”:産業生態構建漸趨成熟
成都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目前正處於從“單點突破”到“生態聚合”轉變的關鍵階段,成都市發展改革委持續聚焦産業建圈強鏈,著眼于上下游協同、左右岸聯動,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與資金鏈的深度融合。
在這一思路指引下,成都重點産業鏈建設顯示出系統性推進特徵。特別是人工智能、積體電路、新型顯示等先進製造業集群增速顯著。以人工智能産業為例,2025年1月—8月,成都人工智能産業規模達940億元、同比增長33%,佔全省85%以上。不僅如此,成都還在人形機器人、智慧巡檢系統、AI外科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形成全國影響力。
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等新興賽道也展現出高速成長性。據了解,成都低空經濟已構建“研發—製造—運營—服務”全産業鏈,大型無人機産量和出口量居全國首位,2025年一季度,飛行架次達32萬。2025年1月—7月,全市實現航空航天産業鏈營收突破920億元,空天地一體化産業體系日趨完善。
銀發經濟與平臺經濟作為新晉重點産業鏈,正成為成都産業佈局中的亮點。該負責人分析,成都養老、康養産業市場廣闊、潛力巨大;2024年,成都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9萬億元,網絡零售額超6600億元。成都將這兩條産業鏈納入重點建設發展體系,正是基於産業基礎與市場前景的綜合研判。
推進機制創新:以“專班”破瓶頸 以“場景”促應用
在推進機制方面,成都採用“鏈長+專班”協同發力體系,對重點産業鏈成立市級專班,其中,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積體電路等7大重點産業鏈,實施集中辦公、精準推進。據該負責人介紹,專班不僅包括産業部門,還納入科技、金融、政府基金等多方力量,旨在打破部門邊界,形成政策和資源合力。
值得關注的是,成都特別強調“場景賦能”在産業鏈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據了解,成都已圍繞人形機器人、智慧駕駛、低空物流等新興領域開放多個城市級試驗場景,推動創新産品首試首用。
該負責人表示,如果説傳統産業政策更注重“給優惠”,那麼現在成都更關注“給機會”。通過開放城市場景、鼓勵國有主體率先使用,成都幫助企業創新技術快速迭代、成熟産品擴大市場。這一做法已初見成效:圭目機器人的自動檢測機器人在歐洲航空樞紐機場應用;卡諾普機器人成為西南地區首家啟動協作機器人功能安全認證的企業;中科源碼長者陪伴機器人“小麗”已在多個養老場景“上崗”應用。
在平臺經濟領域,成都不僅吸引京東、抖音等30余家頭部企業在蓉設立區域總部,還培育出花娃、壹玖壹玖等本土鏈主企業。平臺經濟不僅是線上交易,更深層次是供應鏈重構和生態圈競爭。成都的産業基礎和消費市場為平臺企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2025年1月—7月,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4350.2億元,同比增長9.4%,規模居全國城市第6,即時零售、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增長迅速。
成都的新思考:從“企業集聚”到“産業生態”
隨著産業鏈建設步入縱深,成都的重點産業鏈建設正經歷深刻轉變:從企業數量集聚,到構建融通開放的産業生態;從單鏈推進,走向跨鏈協同、區域聯動的大集群發展。
成都目前已建成5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和4個省級集群,在航空航天、生物醫藥、軟體信息等領域形成全國影響力。在創新平臺方面,成都擁有低空經濟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14個、省級113個,為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堅實基礎。
區域協同也成為成都産業鏈生態構建的關鍵維度。以積體電路為例,目前,成都共聚集成都海光等企業400余家,規模位列全國第8;軌道交通産品廣泛服務全國多地市域鐵路建設;生物醫藥領域近三年新藥出海交易額累計達260億美元,國際化步伐顯著加快。
成都重點産業鏈建設的終極目標是形成“創新-製造-應用”閉環。成都市發展改革委不僅關注引進多少大項目,更關注能否培育出從技術突破到産業孵化、從標準制定到規模應用的完整生態。
如今,成都正通過開放城市場景、搭建共性技術平臺、深化跨區域合作等方式,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與資金鏈深度融合,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系統性支撐。(文 方舟 鐘茜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