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彭山區:田園織錦展新顏 鄉村築夢譜華章
2025-10-15 14:33:3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仲夏清晨,微風沿著乾淨整潔的鄉間小路輕拂,將涼爽送至休閒廣場。70歲的陳大爺在廣場上緩緩舒展身體,沉穩的太極動作與遠處黛青的山巒相映成趣,構成一幅和諧畫卷。“以前這兒到處堆著雜物,如今成了村裏最熱鬧的大院壩。”陳大爺望著嬉戲的孩童,眼角漾起笑紋。晨光中的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大塘村正以嶄新的姿態醒來,一幅“産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江口街道堅持以“五美鄉村”建設為抓手,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在街道領導下,大塘村先後獲評四川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典型案例,榮獲省級“四好村”、市級“七無平安村”等稱號。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益突破4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3萬元,較2022年分別飆升102%、67%,成為眉山彭山區鄉村振興的示範標杆。

眉山彭山區:田園織錦展新顏 鄉村築夢譜華章_fororder_圖片-1

大塘村 攝影 唐梅

  制度築基:多元共治強體系 善治良序立新篇

  正午的陽光灑在村委會門前,金色的光斑在公示欄上跳躍,黨務、村務、財務一目了然。大塘村黨委書記陳國清指著公示欄介紹道:“我們村集體資金收支、項目經費使用都按月更新,每一筆賬目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後上墻公示,隨時接受群眾監督。”這是村黨委構建的“1+4+10”鄉村善治體系的生動體現。

  在街道指導下,村黨委堅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積極推進鄉村治理“十二項行動”,其中,推進“三個一批”工作方法成效顯著,即成立由街道駐村幹部、村“兩委”幹部及村民小組長組成的工作專班,開展“戶戶走到”行動,精準摸排短板,制定提升方案,通過走訪提升轉化一批;設立黨員責任區,建立黨員模範包保責任臺賬,黨員幹部帶頭整治人居環境、倡導文明新風,通過黨建引領示範帶動一批;積極整合鄉賢及志願者力量,建立‘N+1’結對幫扶機制,常態化開展“清潔家園”“關愛老幼”等活動,通過志願服務幫扶助力一批。此外,村裏還設置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配備法律顧問和調解員,通過“網格員+兩微一端”管理模式,實現矛盾糾紛“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環境煥新:綠韻紅情描畫卷 潔美宜居煥新顏

  夕陽將雲彩染成橘紅色,晚風送走正午的燥熱,繞村“小環線”上,太陽能路燈次第亮起,柔和的光暈沿著蜿蜒的道路流淌。村民張阿姨牽著孫女漫步其間,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池塘裏荷花正艷。曾經坑洼不平的泥土路,如今已變成平整的水泥路面,15.53公里的村道全部完成硬化黑化,1.5公里的濱河步道成為村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以前晚飯後只能待在家裏看電視,現在全村都是我們的大花園。”張阿姨指著不遠處跳廣場舞的人群,臉上寫滿幸福。

  這場華麗蛻變得益於江口街道持續推進的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村裏新購置垃圾清運車,實現垃圾“日産日清”;完成550戶衛生廁所改造,推廣沼氣池、三格式化糞池,實現“廁污共治”,普及率達100%;整治18口池塘,清淤疏浚、控源截污,讓昔日的臭水溝重現清澈。

  更令人欣喜的是村民環保意識的轉變。江口街道緊密結合村情實際,將“積分制”引入基層治理體系,指導大塘村推出“積分超市”。積分評定涵蓋“孝心家庭”“最美庭院”“秸稈禁燒”等26項內容,並將加減分明細置於超市醒目處,讓文明行為“看得見、摸得著”。村民可通過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信息監督等活動,獲得積分,在積分兌換超市換取米麵糧油、日用品等實物獎勵。“以前隨手扔垃圾要扣分,現在主動打掃還能攢積分換東西,大夥兒積極性可高了。”村民王嬸提著用積分兌換的化肥笑著説道。

  環境整治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更提升了村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面貌,實現從“環境美”到“文明美”的跨越。如今在鄉村漫步,移步換景,處處如畫,廢棄的米麵加工坊變身精緻的“口袋公園”,閒置的角落建起休憩空間,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在這裡落地生根。

  經濟賦能:夜市燈火耀富路 農貿集市促振興

  夜幕降臨,夜市的霓虹燈招牌逐一亮起,村裏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下班後來這兒放鬆。”南方園區技術員小王説道,“現在村裏夜市弄得真好,下班來這兒歇歇腳,渾身都舒坦。”燒烤架上升起的炊煙裹挾著誘人的香氣,與食客的喧囂一起攪動著夜晚的寧靜。一旁的志願服務隊正在維持秩序、疏導交通,他們的紅色馬甲與夜市的燈光融為一體,共同勾勒出鄉村夜生活的美麗圖景。夜經濟的蓬勃發展是鄉村産業振興的生動縮影。村黨委採用“村集體+商戶”聯營模式,成功籌集資金40萬元,吸引16間門面、9家餐飲入駐,帶動30人就地就業。

  夜市的熱鬧漸漸散去,靜謐的鄉村在星輝下陷入短暫的沉寂。然而不過兩三小時,在繁星的映襯下,村裏的水泥路上又響起車輪碾過的聲響——菜農們推著滿載新鮮蔬菜的三輪車,正趕往農副産品交易點。天還沒亮,農副産品交易點已是人聲鼎沸。“老李頭的玉米我要十斤。”“張嬸家的土雞蛋給我留一筐。”吆喝聲此起彼伏。

  這片熱鬧景象得益於江口街道不斷探索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積極嘗試。以大塘村為試點,江口街道一方面積極佈局現代農業,按照四川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標準,對120畝低效耕地進行田型調整、溝渠整治等改造,顯著提升耕種效率和糧食生産能力;另一方面,不斷鞏固經營性脫貧資産運營機制,改造升級鄉村農副産品交易點,為村民銷售特色農産品提供廣闊平臺,同時完善精準扶貧機制,將集體經濟收益分紅給困難群眾。僅2024年,農副産品交易點銷售額便超800萬元,其中,36%的純收益被精準分配給脫貧戶,讓發展成果真正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黎明的曙光穿透雲層,為村委會屋頂的紅旗鍍上金邊,整潔美麗的鄉村又迎來新的一天。晨光中,清潔工的掃地聲沙沙作響,與清脆的鳥鳴交織成清晨的協奏曲;文化墻上,“五美鄉村”的宣傳畫在陽光下格外醒目,畫中村民的笑臉與現實漸漸重合。“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鄉村振興,加快電商綜合體建設,修建繞村車道,在夜市增設監控攝像頭……”大塘村黨委書記陳國清指著規劃圖説道,“未來,你們會看到更美麗的大塘。”(文 謝煜鑫 唐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