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瀘州市合江縣臨港街道雨臺山村、望龍鎮大院子村橄欖基地漫山遍野的橄欖樹挂滿青翠飽滿的果實。村民忙碌地進行採摘、分揀、裝箱。合江縣小潘橄欖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橄欖出口量從2024年的10噸躍升至2025年預計的1000噸,實現令人矚目的百倍增長。

合江橄欖 攝影 王易
百倍增長:從“試水”到“爆單”的跨越
“去年,出口量才10噸,今年,我們預計能達到1000噸。”合江縣小潘橄欖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潘敏看著眼前繁忙的景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份成績單背後是品質的保證和市場的認可。
潘敏介紹,這1000噸的驚人産量不僅源於自家果園約600噸的豐産,還包含向周邊果農收購的約400噸橄欖。“通過合作社的渠道,我們把周邊農戶的橄欖也一同帶出國門,共同增收。”潘敏説道。
作為四川省一家擁有出口水果註冊登記資質的果園,合江縣小潘橄欖種植專業合作社已逐漸成為四川水果走向世界的一張亮眼名片。

農戶們篩選橄欖 攝影 王易
品質為王:贏得越南市場“回頭客”
合作社的橄欖為何能遠銷海外並實現爆髮式增長?答案就藏在它的品質和口感裏。
來自越南的採購商,龍州灃瀅貿易有限公司合夥人何滿泉已是這裡的“回頭客”。2024年從這裡收購10噸橄欖銷往越南後,2025年,他再一次選擇了臨港街道的橄欖。
在收購基地,何滿泉對橄欖讚不絕口:“它的品質還有那口感很合適越南市場的需求。我們會定點在這裡收購,每年都會過來長期收購。”這份來自國際市場的肯定,是合江橄欖競爭力最直接的體現。

橄欖裝車出發 攝影 王易
産業鏈延伸:一顆橄欖的“七十二變”
除了直接出口,合作社還致力於延伸産業鏈,提升橄欖的附加值,讓一顆小橄欖發揮出最大效益。
“我們把它做成果脯、做成橄欖菜,這部分對外收購的量有100噸左右。”潘敏補充道。
此外,合作社還有約50噸的優質橄欖被發往廣州江南市場,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這種“出口+內銷+深加工”的多渠道發展模式不僅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也增強了産業抗風險能力,讓合江橄欖産業發展的根基更加穩固。(文 王易 胡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