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聚會,而是一場與國內外“城市合夥人”的深度擁抱。10月30日,以“共赴收穫之約・同創開放未來”為主題,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市貿促會(市博覽局)、工商銀行成都分行主辦,市商務局支持的2025“成都夥伴”年度合作共享會舉行。
從大陸希望集團、沃飛長空、極米科技,到中國歐盟商會、芬蘭阿爾托創新協會……國內外企業與機構,在這裡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成都夥伴”。他們正以“組CP、共成長”的開放姿態,共同講述一個關於機遇、合作與未來的成都故事。

相互連結、資源共享
360余個國內外企業、機構等加入“成都夥伴”
“很受歡迎,供不應求!”熊貓世界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蒲雯所講的,正是和澳大利亞INJOI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的熊貓玩偶。羊駝皮毛來自澳大利亞、熊貓形象標誌著成都……這只熊貓的養成來自開放合作,而讓熊貓世界、澳大利亞INJOI公司一拍即合,則緣于“開放成都”合作夥伴計劃牽線搭橋。
“開放成都”合作夥伴計劃是什麼?
它是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市貿促搭建的“政府-行業-企業”多元主體協同發展的國際化合作平臺,通過提供全面細緻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專業服務,吸引國內外優質企業、專業機構、社會組織、智庫專家成為成都城市發展合夥人,大家相互連結、資源共享,碰撞出開放合作的新機遇。
“成都夥伴”,用網絡語言來表達——“就是和大家組CP、共成長。”
“如,韓國潮牌Wiggle wiggle擬來蓉發展,我們會同相關商協會,對接錦江區、市場監管等部門資源,全力協調一站式解決企業落地問題,這家韓國知名生活方式IP品牌店舖去年9月開業,是落戶中國的中西部首店。事實上,從考察接觸到裝修開業,這家首店落地成都僅用了不到5個月。”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2025“成都夥伴”年度合作共享會上,一個個案例見證著夥伴們“共創·共建·共享”的成效。
從為成都中車長客軌道車輛公司與德國企業FUTUTRAIL友好合作牽線搭橋,再到推動傲勢科技與巴基斯坦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博恩思醫學機器人與比利時機器人培訓中心簽訂合約……通過“Let’s Go Chengdu”六大行動,“開放成都”合作夥伴計劃已凝聚起360余個“成都夥伴”,並實現了一批優質項目落地。
深耕當下,同行未來。“我們期待,通過夥伴計劃更進一步推動中芬兩國在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度合作。”芬蘭阿爾托創新協會中國區域合夥人劉佳藝提到,9月末一批成都企業到訪芬蘭,深度交流了在成都落地相關機構事宜,“10月,我們就揭牌了InnoHub(成都)創新基地及阿爾托創新協會駐成都代表處,希望推動兩地創新合作進入新階段。”
2025“成都夥伴”增添新成員
攜手成都對話全球、共享機遇
“‘開放成都’合作夥伴計劃非常符合我們的定位,我們的團隊是非常國際化的,需要對接各種海外資源。”共享會上,天府絳溪實驗室微波與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明激動的説道。

當天,天府絳溪實驗室微波與光子集成前沿研究中心和伊利實業集團、成都快樂運動體育集團、極米科技、K&L GATES、飛書、腦全康(成都)公司、蓉商總會、芬蘭阿爾托創新協會等成為2025“成都夥伴”新成員。
王志明認為,自己的團隊和“開放成都”合作夥伴計劃有相同的理念,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為企業“走出去”賦能,“我們是以科技的力量讓企業變得更具競爭力,而‘開放成都’合作夥伴計劃則為企業‘出海’搭建起更全面的平臺。”
K&L GATES合夥人夏智田對“成都夥伴”這一模式很認同,“這樣的夥伴關係讓人印象深刻。”K&L GATES是一家美國的律師事務所,今年2月起夏智田來到公司位於上海的辦事處工作,經常與中美各類公司打交道。夏智田稱,“成都為所有合作夥伴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大環境,這裡有很多機會,我希望為美國公司找到機會,也希望為中國公司開拓市場。”
對話,從來不是單向的。夏智田的話道出了如今國際貿易形勢,在越來越多川企蓉企加快腳步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外資外企也瞄準在成都共同發展的機遇。
開放合作是企業快速融入全球市場、捕捉時代機遇、共享發展成果的關鍵。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稱,將更加聚焦夥伴生態構建,不斷為城市參與國際合作匯聚增長力量;更加聚焦平臺場景營造,加快推進成都企業出海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更加聚焦服務水準提升,以夥伴需求為導向構建多維度多層次服務體系,塑造“企業發展到哪,我們的服務就跟到哪”的服務品牌。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孟浩 吳喆 攝影 李冬 彭浩 劉陽 何思田 胡瀾馨 朱大勇 王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