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 健康同行”——2025環境健康成都行活動舉行
2025-10-31 11:11:4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10月30日,“美麗中國·健康同行——2025環境健康成都行”活動舉行。本次活動匯集來自生態環境及衛生領域院士、專家30余人,以及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參會代表,總計270余人。活動展示了全國環境健康領域最新創新實踐成果,圍繞環境健康風險精準防控、生態價值轉化、科技支撐體系構建以及全民環境健康素養提升等領域進行了研究探討。

“美麗中國 健康同行”——2025環境健康成都行活動成功舉辦_fororder_圖片-1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長田成川在致辭中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健康是生態環境工作的共同努力方向。成都堅持錨定建設環境健康先行區奮鬥目標,推動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市區2025年可觀雪山天數創紀錄,達到71天,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保持100%,環境健康管理效能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他提出,成都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凝聚各方智慧,加快謀劃“十五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打造一批環境健康高品質場景,有效拓展環境健康服務範圍,為全國環境健康管理工作貢獻成都經驗。

“美麗中國 健康同行”——2025環境健康成都行活動成功舉辦_fororder_圖片-2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萬平從“試點示範”“創新驅動”“精準科普”三個維度,勾勒了環境健康管理的“四川樣板”,描繪了全省環境健康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作了題為《大氣化學過程與顆粒物健康效應》的主旨報告,從大氣化學的科學機理出發,深刻揭示了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關鍵路徑,為大氣環境健康風險精準防控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作了題為《以健康保護為目標的清潔空氣政策及環境風險管理》的主旨報告,從政策與風險管理層面,為構建健康導向的環境治理體系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寶貴的建議。

“美麗中國 健康同行”——2025環境健康成都行活動成功舉辦_fororder_圖片-3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浙江省、成都市、廣州市、廈門市先後分享各具特色的實踐案例。近年來,成都市始終以“美麗成都”建設統籌推進環境健康工作,堅持高位推動、理念破局、制度創新、價值轉化、共建共享,通過建立閉環工作機制、織密風險防控網並對環境健康風險源企業“精準管控”、謀劃“環境健康+”産業融合發展、推動“寧靜小區”“寧靜校園”建設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探索出一條從城市“生態顏值”向“健康價值”轉化的環境健康創新治理新路徑。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勝、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建生、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學術助理任明忠,從政策、科研、公共衛生等不同角度,為環境健康事業發展貢獻了真知灼見。專家們一致認為,加強環境健康風險管理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需進一步加強科技支撐、完善標準體系、促進跨部門協同。

  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成都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環保企業集中展示了在新污染物治理等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為産學研用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效的對接平臺,展現了成都環境健康産業發展的創新活力。活動期間發佈首批“十佳環境健康旅遊目的地”,展現了成都將優質生態資源轉化為惠民健康産品的成功探索,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二級巡視員段光明對成都在環境健康管理試點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未來要不斷加強頂層設計,鼓勵地方創新,推動環境健康理念更深度融入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築牢健康根基。

“美麗中國 健康同行”——2025環境健康成都行活動成功舉辦_fororder_圖片-4

活動現場 供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

  活動期間,部分參會代表還實地調研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天府新區麓湖社區等成都市環境健康創新實踐場景,深入了解成都將生態本底優勢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健康福祉的生動實踐,為本次環境健康成都行畫上圓滿句號。(文 李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