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公示2025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四川“安岳檸檬”憑藉卓越品質與品牌影響力成功入選,標誌著其品牌化、精品化發展邁出關鍵一步。從1929年試種第一株檸檬苗,到如今成為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産基地縣,安岳檸檬歷經近百年沉澱,正以品牌為帆,駛向全球市場。
豐收季節:小檸檬撬動大市場
眼下,安岳檸檬迎來集中採摘期。資陽市安岳縣姚市鎮岳溪社區的檸檬園裏,74歲的果農田景福正彎腰將一顆顆金黃飽滿的檸檬剪下,輕輕放入竹筐。他身後,收購商的大貨車沿路排成長龍。

豐收的檸檬果 受訪部門供圖
“今年田間收購價突破每斤5元,是去年的2.2倍。”田景福從收購商手裏接過厚厚一沓現金,咧嘴笑道,“儘管受氣候影響,産量略有下降,但我家9畝檸檬地預計能收入8萬元,比往年多賺了不少。”這份實實在在的收益正是安岳檸檬市場價值不斷提升的生動寫照。
如此豐收景象也在安岳其他鄉鎮(街道)持續上演。位於通賢鎮的四川佛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1200畝基地裏,上百名工人正忙碌穿梭。企業負責人陳躍的對講機裏實時播報著最後一批檸檬的裝車進度。這些金色果實將在半天內送達雪王農業(四川)有限公司的收儲中心,完成從“田間”到“廠間”的無縫銜接。

檸檬自動分選設備 攝影 潘政吉
雪王農業(四川)有限公司的收儲中心內,一輛輛貨車魚貫而入,分選車間機器轟鳴,金黃檸檬如流水般在自動化生産線上涌動。相關負責人李金成介紹:“蜜雪冰城計劃在全國收購約6萬噸檸檬,其中在安岳就要集中收購4萬噸。”這一數字充分彰顯了安岳檸檬在産業鏈中的重要地位。
作為川果“尖子生”,安岳檸檬營養豐富,富含檸檬酸、精油、果膠等多種成分,兼具食用、美容與保健價值。目前,全縣所有鄉鎮(街道)均建有規模化種植基地,常年産量60萬噸,暢銷3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各大中城市,帶動33萬果農增收,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支柱産業。
精深加工:從“初”到“深”的質變
在鮮果熱銷的同時,安岳檸檬的精深加工産業也在快速發展。走進四川安岳檸檬超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一顆顆安岳檸檬被“連皮帶果”壓榨為原汁,順著對輥榨汁機緩緩流淌。
“我們的NFC冷榨檸檬汁,13顆檸檬能製作30瓶300毫升的飲料,實現從原料到高端飲品的直接轉化。”四川安岳檸檬超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傳充自豪地介紹,“選址安岳,就是看中這裡優質的原料資源和産業集聚效應,讓檸檬下樹後能立刻加工,既保障了産品品質,也確保了原材料供給。”
據悉,該企業入駐安岳後,預計年消耗檸檬加工果超1萬噸。其主産品NFC冷榨檸檬汁除直供母公司外,還將供應瑞幸咖啡、江小白等知名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産過程中産生的皮、渣、籽等副産品也將被高效利用,用於生産檸檬果膠、檸檬膳食纖維等高附加值産品,真正實現“吃幹榨凈”。
安岳縣檸檬産業發展中心負責人田景華表示:“過去,安岳檸檬多以鮮果或初級加工品形式走向市場,附加值低、品牌溢價弱等問題制約著産業發展。近年來,隨著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企業的入駐,我們實現産業鏈從‘初’到‘深’的質變。”
如今,安岳已建成33家檸檬精深加工企業,開發出果汁、果酒、果膠、化粧品等200余種産品,極大地提升了安岳檸檬品牌的影響力和溢價能力。安岳正由“賣原料”正式跨入“賣標準、賣品牌、賣技術”的新階段,“檸檬經濟”的新引擎不斷推動著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政策賦能:品牌培育助力“黃金果”香飄世界
安岳檸檬産業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政策的精準扶持與科學引導。為支持檸檬産業高品質發展,安岳縣檸檬産業發展中心結合最新科研成果,動態更新檸檬標準化種植技術,並及時開展技能培訓。
2024年至今,安岳開展檸檬種植培訓200余場次,技術培訓覆蓋85%以上果農,發放各類技術資料5萬餘冊,印發技術簡報20余期,同時,積極鼓勵種植基地開展綠色食品出口果園登記註冊和GAP、有機食品認證,為産品走向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標準化檸檬生産基地 攝影 吳坤
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安岳設立23個綠色食品生産基地鄉鎮,培育460個科技示範戶,大力推廣綠色生産技術,通過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完善的品質安全可追溯體系,規範種植、采收、貯藏等環節標準,確保每一顆安岳檸檬都符合國家標準和出口標準。
經過持續的品牌培育,安岳檸檬品牌價值已達192.54億元。“安岳檸檬”商標先後獲得“四川省著名商標”“國家地理標誌”“中國馳名商標”“天府名品”等殊榮,併入選全國首批“品牌價值領跑者”、首批中歐地理標誌協定保護名錄和全國“土特産”名錄,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
“我們將繼續深化品牌建設,持續提升産業鏈的整體水準,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檸檬産品,讓安岳檸檬走向世界更多地方,成為代表中國高品質農産品的一張亮麗名片。”田景華堅定地表示。在政策的有力支撐下,這顆金色的“黃金果”正沿著品牌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穩步前行,向世界講述著中國農業品牌的新故事。(文 潘政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